如何看待艾思奇《大众哲学》?

bdqnwqk7个月前学者14

这个问题看似很容易,实则有很多“道道”。下面我只谈一些纲要性的意见,具体内容,留待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发掘。

一、关于艾思奇众所周知,艾思奇是一个笔名,他是蒙古族人,艾思奇的意思,艾,就是爱;思,是马克思;奇,是列宁,因为列宁也是笔名,列宁的原名是乌拉季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写第一版《哲学讲话》(《大众哲学》的前身)时,艾思奇尚未入党,所以,这本书的确不能看作是宣传作品,而是确乎出于二三十年代,中国蓬勃兴起的社会思潮。是为了大众阅读而撰写的著作。

二、关于《大众哲学》《大众哲学》最初叫《哲学讲话》,原本是一个期刊上的栏目,每一期刊登一部分。

集结成书后,《哲学讲话》很受欢迎,短短五个月就出到了第四版,而在第三版的时候被当时的政府查禁。

之所以卖了这么久才被查禁,是因为《哲学讲话》虽然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但通篇没有提到马克思三个字。

更名为《大众哲学》后,到了日本侵华已经印到了第十版,可以说十分畅销了。

建国后,五十年代,艾思奇再次修订《大众哲学》,改动的依据是毛的思想哲学,所以,这一版里采纳了一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但在当时带有鲜明毛的个人特色的语言,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但这个版本因为当时的气候,没有印刷,直到1979年才出版,也就是今天市面上见到的最多的“修订版”。

三、关于这本书的意义这本书大家只要一读就直到,这和今天的中学政治课本差别不大,甚至还更通俗些。

这本书实际上受到的是苏联哲学的影响,所谓的马哲,实际上是从苏联转手而来的马哲,这体现在其基本框架上,就是迅速的把哲学的理论引入到实践上;此外,很多马克思曾讲过但苏联略去的部分,如人的异化,如恩格斯的晚期理论等,这本书也没有讲。

这本书正是因为受到苏联的影响,所以才在五十年代需要修订。因为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很快就恶化了。

这本书在当时的意义,主要是把马哲作为哲学的终结版本,并将哲学通俗同时也不免庸俗化的化约为几个简单的部分,每个部分解决若干问题,每个问题由一个现实中的现象、热点来引入。这种写法在当时可以说焕然一新,赢得了众多青年的欢迎。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提供哲学的入门,也不是赚钱,而是赢得青年。

事实上,儒学在古代,从一种贵族的士大夫的学问,逐渐走向宋明理学和心学,直到今天阿猫阿狗都在讲儒学,其通俗化的路径是一致的。

四、今天关于这本书在今天,这本书的内容毫无疑问已经过时了,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史料意义。有兴趣于哲学的读者,可以不必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