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获诺贝尔医学或物理学的少?

bdqnwqk7个月前基础16

主要原因:起跑晚。

就好像你和几个人一起比赛长跑,别人都跑了多半圈了你才开始跑,即使你跑的比别人快,在你追上他们之前你名次不可能比他们高。

历史原因主要是中国一直重文轻理,古人聪明的都去考科举了,研究科学又没钱又没权,所以很少有人搞。

人种优势问题,一个民族的智慧创新,如果出不了数学大师,那么这个民族的想象力会落后于其它民族,尤其是宗教影响。欧洲人至所以有大师级的天材出现,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经不受千古不变的宗教思维禁锢了。东亚日本人为什么能够获得更多的诺贝尓自然学科奖,因为他们没有强迫的宗教。思维是发散的。这里则不能有任何超过界限的思维。

为什么粒子物理学家获得了数量最多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粒子物理学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

因为粒子物理学是20世纪物理学两大主流领域之一,在20世纪值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最多,同时诺贝尔奖都会延迟那么几十年才发,因此现在刚好把粒子物理学的奖都发掉了。其它物理学方向尽管目前比粒子物理学发展迅速,但要么上个世纪的成果还没全发奖(凝聚态物理),要么太过年轻(比如量子信息),所以还要等那么几十年诺贝尔奖数量才会赶上来。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物理学沿着两条主流方向发展。一条路是“自上而下”的,即不断深入微观世界,探索并发现基本粒子,这就是粒子物理学。另一条路是“自下而上”的,就是认识各种物质背后的量子力学规律,以此发展各种高新技术来改变世界,这属于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光学等领域,曾经通过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催生了信息革命。

粒子物理学的理论部分称作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其基础是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即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经过了数十位著名物理学家的贡献,早期有费曼,施温格,杨振宁,李政道等大牛,中期有温伯格,萨拉姆,格拉肖,希格斯等大牛,晚期有格罗斯,维尔兹克等大牛,从40年代末一直跨越到70年代末。同时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不断地建造升级,不断地发现着标准模型预言的粒子,理论和实验并重,造就了大量诺贝尔奖得主,最终在2012年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为标准模型画上了句号。

但标准模型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中微子有质量,三种作用力最终统一,暗物质等等。所以粒子物理学依然在发展。但步入21世纪以后,粒子物理学实验需要的对撞机越来越大,越来越烧钱,已经逐渐成为财政负担,除了欧洲CERN还在尝试发现新粒子之外,其它的实验室都逐渐转向研究中微子,探测宇宙高能粒子等方向。总的来说,新世纪粒子物理学方向在逐渐萎缩,从业人数已经远远不及凝聚态物理,甚至已被量子信息反超。但反过来说,凝聚态物理和量子信息最终的目标是应用,未来有可能会从物理专业中独立出来(如同电子信息一样),而粒子物理是更纯的物理,会一直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