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三位女性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出炉,科学奖“重男轻女”吗?
诺贝尔科学奖作为一个科学奖,除了考虑科学,还需要考虑“政治”。
以物理奖为例,诺贝尔物理奖并不是终身成就奖,很多水平高,资历深的老科学家并没有得奖,比如索末菲和久保亮五都是宗师级的大物理学家,工作也很重要,索末菲在原子物理,久保亮五在统计物理方面都有里程碑式的工作。
毫不夸张的说索末菲和久保亮五这种级别的物理学家并不需要诺贝尔物理奖加持,相反如果他们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反而会提高诺贝尔物理奖的美誉度。
索末菲(1868-1951),被提名次数最多的诺贝尔奖候选人。诺贝尔物理奖在科学上的标准是奖励重要的科学发现,举例来说巴丁得的两个奖就很符合诺贝尔奖的标准,固态二极管被实打实的做出来了,以及看上去很反常,明显是个问题的超导现象得到了解决。
作为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两个搞雷达的工程师检测到了一个奇怪的消不掉的“噪音”,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物理学家一看就知道了。这就是伽莫夫(1904-1968)等算出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然后这两个工程师就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当然得奖的1978年,伽莫夫已经去世了。
从这个角度,诺贝尔奖不发给已经去世的科学家,不以科学家的水平,知名度和终身成就作为评奖标准,虽然不“公平”,但和性别是没有关系的。
下面说说诺贝尔科学奖中的“政治”,这里的政治指的是诺贝尔科学奖也是有它的社会目的的。简单说就是促进科学的发展,早期是促进欧洲科学的发展,甚至是促进德语民族科学的发展。瑞典虽然在政治上中立,但它在文化和智性上与德国联系更紧密,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可以阅读《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
当然,现在诺贝尔科学奖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全球科学的发展,这是最近几十年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比如在《权谋》这本书中,汤川秀树作为东亚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常年致力于促使自己的同胞坂田昌一(1911-1970)获奖,可以想见如果坂田得奖了,对于促进日本物理学的发展,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学物理是很有帮助的。不过,最终到死坂田也没有得奖,反而搞得大家对汤川很有意见。
过分强调诺贝尔科学奖中的政治目的是不对的,比如萨拉姆(1926-1996)的得奖显然促进了第三世界物理学的发展,如果没有诺贝尔物理奖的加持,萨拉姆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可能就不会获得那么大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承认萨拉姆的科学贡献才是他得奖的首要原因。
萨拉姆,第一个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穆斯林”科学家。为什么打引号,是因为萨拉姆所属的教派是不被主流穆斯林承认的“异教徒”。物理学是性别鸿沟最大的一门学科,从这个角度更多的女性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会缩小这个性别鸿沟的。现在很多国家(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在鼓励女性学物理,并且有很多政策性的倾斜。但有研究表明,要想缩小性别鸿沟,还将需要至少几十年的时间。
首先,从智力的角度,女性从事物理学研究,并取得和男性相同的成就是可能的。实际上,女性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理工领域的性别鸿沟并没有物理学那么大,这说明女性并不缺乏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天赋。
从历史上说,女性选择物理为专业的比例一直很小,今天虽然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很少。而在大学毕业之后,女性成为职业科学家的比例就更低了,现在当然没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了,但历史上还是广泛存在的,比如像诺特(1882-1935),迈特纳(1878-1968)这样的大科学家在当时都很难找到教职。
迈特纳(1878-1968)不得诺贝尔物理奖,很让人失望。诺贝尔物理奖女性得奖者比例过低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物理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历史上的大科学家(主要是男性)可以说是灿若星辰,虽然现在女性成为科学家是受到鼓励的,但短时间内也很难培养出那么多大师。
从时间的角度,未来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女性肯定会越来越多,至少我们不会再等另一个55年。
现在,优秀的女物理学家越来越多,比如斯伯丁(1969-),就是一位优秀的凝聚态物理学家。这话从何说起呢?相信世界上没有重男轻女的奖项,更不用说“诺贝尔奖”了!因为世界上以诺贝尔奖为最高荣誉•奖就不应该有“重男轻女”之说…可惜我国没有物理科学家得此殊荣……!真的应该提倡学习物理、化学以及其它的宇宙给我们留下的物资学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