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很多发银色和淡蓝光的巨大恒星,这些星系是否不能用地球物理理论去计算推论?

bdqnwqk8个月前基础8

宇宙中确实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恒星,但是它们的颜色也不是任意的颜色都有,恒星的颜色是有它背后的物理规律的。对恒星颜色、表面温度、光度等物理量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是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他们制作出著名的恒星光谱型和光度之间关系图—— “赫罗图”。

赫罗图告诉我们,宇宙中的恒星具有不同的表面温度和辐射本领,并且可以对其光谱分类,这个分类法被称为“哈佛分类法”。哈佛分类法将恒星光谱分为七大类,代号分别为O、B、A、F、G、K、M,它们依次表示恒星表面温度(而不是光度)由高到低。

恒星表面温度的高低决定了它们的颜色,光谱为O型的恒星,其表面温度在25000~40000K之间,呈蓝色;B型星表面温度在12000~25000K之间,呈蓝白色;A型星表面温度在7600~12000K之间,呈白色;F型星表面温度在6000~7600K之间,呈黄白色;G型星表面温度在5000~6000K之间,呈黄色;K型星表面温度在3600~5000K之间,呈橙色;M型星表面温度在2600~3600K之间,呈红色。

因此,恒星的颜色和它的表面温度紧密相关,颜色种类也受到限制,这个限制是“黑体辐射光谱”,恒星表面温度与颜色对应是以黑体辐射光谱为物理基础,而黑体辐射光谱的实验是在地球上做出来的,当然符合已知的物理规律。观察铸铁过程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铁被烧红,然后渐渐变黄变白,这符合黑体辐射规律。事实上,黑体辐射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普遍存在并处处相同的,恒星颜色的不同表征了它们不同的辐射能力。

地球物理理论只是存在于地球的并从地球的角度出发的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所以,到整个宇宙中,或者换一种环境换一种角度目前人类的物理理论不一定适用。

人类的认知目前还极其有限,对空间,对物质组成,存在生长方式等等,都还很有局限性。

特别是对于宇宙,人类目前没有走出过地月系,所以看问题局限于地月系的认知理论。

那些远离地球的星球,人类只能通过观看以后猜想,包括它的存在方式,组成原理,运行方式。

地球对于宇宙来说实在太渺小。地球人类站在一粒沙的角度去看一片沙滩,那是站在微观的角度去看宏观的世界。

宇宙间,还有多少物质,多少空间,都还是个未知,是不能通过地球上得出的理论来套用那些巨大的星系,超大恒星。

人类还需要不停的探索,学习,总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知道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