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那么热是如何降温的?

bdqnwqk7个月前百科14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古代的夏日温度与当下的温度是否是相同的,因为这涉及到不仅仅是气候变暖这样的大数据,还有城市热岛效应带给人的具体的感受。其次,谈到古代人降温的话,应该讲,古代贵族如何降温,平民又是如何降温。这个方面也很好理解,因为在古代,降温这件事实现起来远远要比保温难。古代也有对于烈日炎炎下,普通百姓不堪其热的描述。然而这现在也并不是题主想要知道的。那么就来回答一下古代贵族是如何降温的。

冰窖。早在周代,中国就有了叫作“凌阴”的简易冰窖,汉代又改称为“凌室”。这一点,不仅在古籍中可以得到应证,在清朝留下来的两种冰窖,砖窖和土窖中也可以略窥一二。那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清朝时期为例,每年的冬至时节,京城河水结起厚冰,采冰人的工作正式开始。在选择好优质的,干净的水源之后,就会有专门的采冰差役去采集冰块儿。

此外基于冰窖的存在,还会有具体的消夏工具,比如说据《国朝宫史》记载,清朝的每位皇子福晋府中,均配备有锡裹冰桶一件,至于宗室,家中亦有此一设施。到了夏天,在厅堂内放一个木架,把冰盆或冰桶置于木架上,盆内或桶内放好冰块,凉气徐徐,室内顿时清凉许多。

清代皇家贵族还有冰碗可以吃,具体指的就是各类冰镇水果,藕、莲蓬、菱角等河鲜,以及其他各种甜食小吃。

此外,日常能见的,有据可寻的就是扇子了,各种各样的材质,各种造型以及大小不一的扇子,总是消夏消暑的好工具。

夏天持续高温,弄得人神思恍惚。就是如今有空调、有冰箱,虽可稍解暑热之苦,但也“终日昏昏醉梦间”。

古人没有空调,怎么度过炎炎长夏?他们也有办法。

一、屋顶喷淋

据《旧唐书》记载,古法是引凉水至屋顶喷淋,“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做成“清凉殿”。可惜那只是皇家专用,普通士人与百姓是无福享用的。唐玄宗时,王鉷就在自家豪宅内建造了一座“自雨亭”,“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可御高温。

二、古代冰箱

古代也有冰箱,只是不用通电,这在古代叫“冰鉴”。《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古代用于把控食物温度的器皿,整体由两件器物构成,外为鉴,鉴内放置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空隙用于放置冰块或者热水,将酒水倒于缶中,就可制作出冬暖夏凉的可口饮品。

三、夏日凿冰

古人夏天也能享用冰块。《周礼》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是说凌人掌管冰政,在冬季十二月大寒时,主持斩冰。而窖藏夏天冰块,需要量的三倍才够用,因为其中的三分之二会融化。《诗经·七月》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在唐末之前,想要在夏天享用到冰块,都需要专人在寒冬里采冰并将其存封于冰窖之内,在夏天派上用场。

到唐末,人们发现用于制作火药的硝石遇水会吸收热量,甚至使水温降至冰点,于是他们学会了人工制冰。宋人杨万里在《荔枝歌》中描写了市集上的小贩出售冰块的情景:“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四、竹席竹枕

晚上睡觉用竹席竹枕竹床,是古人凉爽的主要方式。宋人郭印有诗《竹夫人》,“林下风流在,收归枕簟傍。冰肌元本净,玉骨自然凉。最是虚心好,由来正节刚。炎天长作伴,昼夜不能忘。”

五、自制冷饮

天气炎热,古人也可以自制冷饮。杨凝式《夏热帖》就写了这么个事儿:“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作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病笔书,□□顿首”。用牛奶提炼的酥油加蜂蜜自制冷饮,当为妙方。杨凝式当过太子太保,是个高官,享受得起,一般百姓就喝不了这样高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