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大象屡屡出走,没有天敌的它们是否有了不为人知的预感?
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三支云南野象群离家出走,纷纷踏上了远行的道路。它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网红”,甚至火到了国外,“大象去哪儿”一度成为日本国内的热门话题。
第一支野象群是关注度最高的。这支云南野象群目前有15头大象,包括6头成年雌象、3头成年雄象、3头亚成体象和3头幼象。它们来自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从去年开始就一路北上,离家一年有余,目前已经到达了昆明。
野象群
第二支野象群是一支南下队伍。这支野象群一共有17头大象,包括11头成年象、4头亚成体象和2头幼象。它们来自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由于雨季到来,罗梭江水位上涨,象群无法渡江,目前这支野生象群滞留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
第三支野象群规模最小。它们是一支10头大象的队伍,包括7头成年象和3头幼象,其中有2头成年母象怀有身孕。它们也来自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经常游逛于周边的村庄,这一次它们就是闯入了附近的景讷乡曼窝村。它们先是闯进了芒果林,吃饱喝足后又进入了曼窝村的秧田、火龙果地,然后大部队又开进了后山竹林,继续逛吃逛吃。
云南野象群睡觉
三支云南西双版纳野生象群纷纷出走,人们好奇的是,向来没有天敌的它们是否有了不为人知的预感,所以才这么步调一致地选择离家远行?
关于云南野象群离家出走的原因,相关专家最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结合公开资料和专家观点,我们认为西双版纳野象群出走比较靠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野生大象数量增加1980年,云南境内的野生大象只有约170头。几十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云南境内的野生大象得以繁衍生息,野象数量已经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
野生象群
野生大象的数量增加,所需食物自然也水涨船高。而且野生大象的食量惊人,一头成年野生大象每天需要进食30到60公斤的食物。因此,在食物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数量增加,每头大象平均分配到的食物量大大减少,这或许是野象群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
二、象群栖息地减少云南境内的野生象群基本上都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1976年,野生象群的栖息面积约2084平方公里。然而到了最近几年,它们的栖息面积已经锐减至不到500平方公里。而且,原本连成一片的栖息地都被经济林地分割成碎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野象群不得不经常穿梭于人类活动区域。
野象群觅食
近年来人们将天然林地改造成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林地,比如橡胶林、茶叶林,虽然森林覆盖率没有降低,但是却侵蚀了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因为大象喜欢吃的是天然林地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而经济林地却不能为它们提供这些食物。
三、野象群生存进化的一种适应机制也有观点认为,云南野生象群屡屡出走,其实是野生动物生存进化的一种自适应机制。近年来云南境内野生大象的数量不断增加,局部种群密度越来越大,长此以往会导致野生大象近亲繁殖,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和进化。因此,它们想要通过离家出走来扩大种群的分布范围,从而避免近亲繁殖。
大象
但是现实恐怕会令象群的这种努力适得其反。比如第一支15头大象的队伍,它们如果想要通过北上寻找其他象群进行基因交流,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北方根本就不存在其他象群。如果一直找不到其他象群,这支野象群就不得不在自己的象群内近亲繁殖,最后甚至导致整个象群的灭绝。
如何迎回野象群北上的云南野象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这支15头大象的队伍已经远离了适合它们生存的栖息地,目前它们的活动区域并非理想中的乐园。一是缺乏充足的自然食物,如果没有沿途工作人员的大量投喂,我们很难想象这群大象怎么吃饱肚子;二是长时间的降雨使得气温降低,不利于大象生存;三是冬季到来后,这群野生大象面临的挑战将越发艰难。
野生大象
事实上,这群大象不能再往北走了。越往北食物就越少,气温就越低,再随着冬季的到来,这群大象的体质会越来越差,尤其是考虑到队伍中还有3头幼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迎回野象群呢?
一方面,应该“退胶还象”。橡胶林和茶叶林的经济价值固然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既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又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实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退出经济林地,归还给野生动植物天然林地,然后通过经济补偿、科学引导的方式,鼓励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生态产业,从而实现长远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西双版纳大象
另一方面,应该为野生象群提供更多食物。野生大象的数量越来越多,所需食物量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我们要尽量为野生象群提供更多的自然食物,尤其是它们喜欢吃的草本植物。
人类可以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象群活动密集的区域广植草本植物。通过科学选种、加大种植密度等方式,人工培育起一大片生长快、密度高的草本植物产区,作为野生象群的“食物工厂”。
2004年12月26日,马来西亚库洼拉姆达海域的渔民一天捕鱼量是往日的20倍,海豚们争先恐后的跃出海面跳到沙滩上摇尾巴,蝙蝠在白天全部出洞,海鸟大群大群的升空。
一场史无前例的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数十万生命都遭遇到了不测,而人们惊恐的发现,大灾难下竟然没有一个动物的遗体,泥泞的海滩边,全部都是人类的遗体…
许多动物都有不为人知的预感能力,能够提前预感到环境的变化和即将要发生的危险。像老鼠可以预感到矿井坍塌和瓦斯泄漏,水母可以预感到风暴的来临。人类和动物在感官上是有区别的,在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上,动物的感官是比人类要强很多倍的,就拿震动来说,人类只能感受到每秒20次以上的波动,频率再低人类就难以感知。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01.大象的迁移是必然的趋势
在我看来,大象的迁移是必然的趋势,这里从三点来解释。
第一点,大象数量增加,群体扩张
20年前就有5头大象北迁,1997年,5头大象“北漂”来到了云南普洱,这是普洱地区第一次有野象群迁入,这次迁入以后,它们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一直到现在。
从1997年以后,北迁的大象频率开始增加,更多的野象进入到了普洱地区,生活在普洱和西双版纳之间,同时这两地之间的象群移动频率也很大,没事就溜达溜达,时间长了,人们也都习惯了野象的迁移,所以这次野象“北漂”到了普洱市的景谷县,才让人们后知后觉,这才引起了当地动物管理局的警惕。
大象群体增加,是扩张的一个原因,成年大象家族自己的领地,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迁移是必然的,野生动物的天性就是如此,所以北迁是在所难免的。
1980年,我国西双版纳的野生大象只有180头左右,这几年动物保护意识比较高,大象的数量已经发展到了300头以上,所以扩张肯定在所难免,这次北迁野生象有15头,南迁的大象也是有的,已经开始试探接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在植物园边缘寻找食物。
第二点,大象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这几年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家也是都知道的,湿地的恢复以及森林的覆盖率,都是增加的。森林里各种很久不见的动物都出现了,这是好事,但森林并不是大象生活的主要环境,天然林才是。
森林和天然林还是有区别的,天然林是森林的精华所在,是自然界中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西双版纳的天然林这些年覆盖率越来越小,从1976年的2084平方公里下降到了如今的500平方公里,大象增多,天然林面积缩小,大象能够吃的东西越来越少,自然要迁移。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心里可能会有点迷惑,这森林不是挺多的么,大象怎么会没有食物。
天然林和森林的区别上面讲到了,我国森林确实越来越多,但是人工林有一个缺陷,就是特别密,茂密的森林让阳光很难照射进林子里,林下的植物得不到阳光很难生长,尤其是灌木和草,是大象主要的食物,阳光不能照射进森林里,灌木和草不能生长,这也是大象外出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点,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是这几年全球都关注的话题,节能减排电动车大力发展,都和全球温度升高有关。
众所周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温度本来就很高,全球变暖以后,西双版纳地区的温度现如今更高,一度两度对人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动植物的影响却很严重。
我们都知道,大象的皮肤很厚,它的汗腺非常不发达,比有汗腺的动物要承受更多的高温,因此对于环境中温度的改变异常敏感。
大象在炎热的夏季,通常都是通过浸泡在水里来降温的,现如今全球变暖,水面也不短在缩小,大象为了更好的生存,“北漂”到温度更合适的地方,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02.大象的智商很高,有能力选择合适的地点生存
大象的智商很高,而且也是唯一一种可以利用低频沟通的动物,它们特别有群体性,知道群体力量强,因此也是非常团结的动物。
亚洲野象的智商很高,我们外人不清楚,但是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人们可是“备受煎熬”,因为大象常常和他们进行“战术”上的交流,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这种策略,在亚洲野象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亚洲野象智商很高,它们不是简单的低智商动物,对事物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
保护区附近,哪片中的甜玉米,哪片中的普通玉米,它们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快要成熟的时候,会连夜吃干净,农民想要用电网拦截,趁你没通电的时候,地桩直接连根拔起,顺脚在把它踩碎。
利用燃烧辣椒来驱赶大象,大象会趁着火势不旺的时候直接冲过去,一泡尿解决。
迁移中的大象,头象会用树枝和竹竿在地上做好记号,其余的大象紧跟其后,鱼贯而入之下,既安全还整齐。
大象的智商,比大猩猩和海豚低一点,大概5岁孩子那样,总体来说还是非常高的。
这么高智商的大象,迁移肯定不是一时兴起,多半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区域,迁移是大象种族得意延续的途径之一。
03.大象自古就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
大象的老家在河南,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事实上,大象曾经广泛生活的地方就是今河南地区,而亚洲象最北生活地点为今河北的阳原县,由此可见,古代的中国,北方生活着很多大象。
大约在一万年前,今华北地区森林植被茂盛,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热带丛林,这是实打实的天然林,植物多样性非常完整,且森林中有众多湖泊河流,非常适合大象生存。
但人类活动愈演愈烈,对自然的开发以及对大象的捕抓都非常严重,聪明的亚洲野象开始向南方迁移,去往人烟稀少同时环境也比较不错的地方。
春秋战国时期,气候开始改变,11世纪中期,温度骤降,太湖都有被冰封的记载。北方的温度开始大幅度降低,大象越来越向南迁移,唐朝时期四川盆地还有亚洲野象生活过的痕迹,但后来人类活动和温度的改变,让大象向着更南迁移。
时光荏苒,现在全球升温,炎热时代来临,且人类对大象保护非常好,尤其是我国对大象保护力度超级强,一些别的国家的野生象也偷偷跑到我国,象群繁衍扩张速度加快,迁移成了大事。
在我看来,随着温度持续升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大象向北迁移,我们拭目以待吧。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