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到底能不能意识到我们的存在?我们踩到蚂蚁对它来说是不是飞来横祸?
有人说:蚂蚁是二维生物,它们只活在平面的世界里。而关于维度空间,我们目前只是停留在初级的认知阶段,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低维空间的生物是看不到高维空间的生物的,基于这个理论。许多人认为:蚂蚁是不能意识到人类存在的,而且即使人类踩死了它,它的同伴也找不到原因。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蚂蚁到底是“几维生物”?蚂蚁毫无疑问的是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三维生物。关于蚂蚁“二维生物”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它来自于爱因斯坦的一个比喻,大体意思就是爱因斯坦说:将蚂蚁放在一个球上让它行走,它只会沿着球面一直爬,并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球。
二维空间的定义就是多条直线组成的一个平面,在这个平面上,没有厚度,只有长度和宽度。而三维空间则是多个二维空间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有长度、宽度,而且有厚度。因此,许多人将爱因斯坦的这个比喻理解为在蚂蚁的眼中没有立体的事物,所以它是二维生物。而从人类的视角看,任何的事物都是有长宽和厚度的,也就是立体的,所以,人是三维生物。
其实,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或者说是片面的。因为,蚂蚁本身是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也就是说蚂蚁本身就是立体的,所以蚂蚁绝对是三维生物。其次,蚂蚁在找到食物后,通常会将食物举起来,也就是说在蚂蚁的思维中,这个物体并不是个平面,如果它认为是个平面的话,它只会推着食物走,并不会有举起的动作。一旦拥有了举起的动作,就证明蚂蚁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有“厚度”的。
因此,蚂蚁不但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它的思维也是三维空间思维。
蚂蚁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存在?从动物本能的“趋利避害”的角度看,蚂蚁确实意识不到人类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出现几乎能给蚂蚁带来灭顶之灾,我们只需要动一根手指就能捏死它们,甚至在我们日常走路时,一不小心也会踩死蚂蚁。按照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它们应该能够收集人类的一些信息(气味),然后主动避让人类。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户外坐在草地上时,还是会有蚂蚁主动的爬到我们的身上。
而且有一些蚂蚁爬到人身上之后,还会咬人,这显然是把人当成了一种食物。但是,它这个咬人的举动,显然会让自己“万劫不复”。假如它知道人的存在的话,它一定不会去咬人的。
因此,我认为蚂蚁是意识不到有人类这种生物存在的。
蚂蚁为什么意识不到人类的存在?既然蚂蚁是三维生物,而且拥有三维的思维,那么它为什么意识不到人类的存在呢?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01 视力
从外观上看,蚂蚁确实有两个黑色的眼睛。但是,它们的眼睛却不是主要的器官,或者说是不是常用的器官。蚂蚁的交流靠的是费洛蒙,也就是信息素,而它们接受信息素的器官是自己的触角。所以,作为不常用的器官,蚂蚁的眼睛逐渐的退化,视力也很差,甚至像行军蚁更是没有了视觉能力,只能完全靠获取空气中的信息素来生活。
因此,视力极差,让蚂蚁很难看清比自己大的物体的全貌,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见过大象,只给一个大象脚趾看,我们也无法想象大象的模样。
▲眼睛退化到仅剩下两个小黑点的行军蚁
02 体型差
蚂蚁是一种很小的动物,它们平均的体长在0.5厘米左右,而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平均在170厘米左右。也就是说,单就体长来比较的话,成年人的体长是蚂蚁的300多倍。而且不要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蚂蚁是爬行的,因此它是几乎贴在地面上的,身高也就只有1-2毫米左右,所以人和蚂蚁的身高比超过了800:1。这就相当于,我们站在一个高1000多米的山下,这种悬殊是无法看到“山”的全貌的。
因此,视力极差加上巨大的体型悬殊,是蚂蚁如法意识到人类存在的主要原因。
人踩死蚂蚁,对蚂蚁意味着什么?既然蚂蚁意识不到人的存在,那么当人不小心踩死蚂蚁后,蚂蚁在临死前是如论如何也想不通它的死因的。由于蚂蚁体型太小,在自然界中天敌较多,而且即使一块落石掉在蚂蚁窝附近都能砸死一群蚂蚁。
所以,人踩死蚂蚁,蚂蚁最多也就能想到自己是被一个大块头“秒杀”的,具体大块头是什么?它永远也不会知道。
总结蚂蚁虽然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维度空间内,但是,由于它们自身的缺陷(视力差,体型小)所以,它们对一些大型的动物是毫无概念的,哪怕是蚂蚁的天敌食蚁兽来到了蚁巢附近,蚂蚁察觉到了入侵者,但是兵蚁出动之后,也完全找不到敌人在哪,等待着它们的只有一条湿滑的舌头。
蚂蚁当然能意识到我们的存在,虽然蚂蚁的眼神不太好,看东西一片模糊,看不清人类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成像不清晰”和“意识不到存在”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打个比方来说,你看下面这张图片,肯定看不清楚它是什么动物,但这并不表示你意识不到眼前有一个物体存在,假如这个物体在活动,你还能意识到它是一个生物。
蚂蚁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模糊的世界里,人类或任何景象在蚂蚁眼里统统都是“打了码的骑兵”,而且几乎没有色彩,当人类静止不动时,它不会知道你究竟是活物还是自然障碍,但至少它能意识到你这个“物体”的存在。
不过,蚂蚁的“目光确实很短浅”,即使是这种模糊的景象,也只有距离很近时候才会呈现出来,距离太远的话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
子非蚁,安知蚁近视?人类又不是蚂蚁,怎么知道蚂蚁既看不远,又看不清?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虽然人类无法通过蚂蚁的主观视角去看世界,但架不住人类懂科学啊。
光学知识的力量,让工程师们不需要拿着相机去拍照片,只要拆开镜头研究一番就知道它的性能如何。
同样的道理,科学家们不需要通过蚂蚁的主观视角去看世界,只要抓一堆蚂蚁研究眼睛的构造,就能明白它们眼中的世界“长啥样”。
我们时常会见到上图这样的拟人化绘制,给蚂蚁画上了一双如人类般水灵的大眼睛,可事实上,蚂蚁的眼睛是复眼。
复眼是由多个六边形的小眼构成的,每一个小眼都能将直射光线传递到视杆细胞,形成一个“像点”,这种像点几乎只有光线的明暗度,根本看不出任何东西。
因为小眼是非常简陋的“感光镜头”,单个小眼仅仅只能分辨光线,成像和感光能力特别差,只有大量小眼所形成的大量像点叠加在一起之后,才会成为一幅清晰完整的图像。
通过复眼的成像原理,我们不难看出一种关系:小眼的数量越多,复眼的“综合性能”就越好,物体的成像也就越清晰、色彩也越丰富。
而悲哀的是,蚂蚁的复眼是个“地摊货”,统共只有100多个小眼,因此物体在蚂蚁眼中的成像是非常模糊的。像蜻蜓这种出门都开“直升机”的“土豪”用的就是极其高端的复眼,有28000个小眼,所以蜻蜓眼中的世界十分清晰和艳丽。
但无论进口货还是地摊货,只要是复眼,就拥有一个极大的好处。
前文已经说过,小眼是六边形的,“六边形”就意味着每一个小眼附近都有六个小眼与之相连。
如此一来,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情况下,昆虫的每个小眼接收到的直射光线不仅能到达视杆细胞,还能通过折射进入其他小眼,于是每个小眼的视杆细胞都能感受附近六个小眼折射的光线,当所有光线叠加起来之后,即使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情况下也能成像,正因如此,蚂蚁即使在地底的蚁穴里也能看见东西。
这里说个题外话:很多人都对复眼有所误解,认为昆虫眼中的世界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图像。譬如美国的一个艺术团队曾把109个针孔摄影机,装在某个帐篷的109个蜂巢结构里,试图以此模拟出工蚁的109个复眼,让人们感受蚂蚁眼中的世界,于是参观者们就见到了下图这样的一番景象。
可事实上,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生硬理解,因为小眼虽然会独立成像,但昆虫最终看见的却是叠加而成的一副完整的图像,而不是一大堆相互独立的图像。
这就好比人类的双眼虽然能从两个角度去看物体,从而形成两个独立的平面图像,但最终这两幅图会被叠加为一个虚拟的3D图像。只有盯着眼前物体轮流闭上一边的眼睛,才会发现我们的双眼会从两个角度形成两幅图像。
这种图像的叠加处理对于昆虫或任何一种生物都不例外。
总而言之,最后的结论就是:当人类靠近蚂蚁时,它们完全能意识到人类的存在,但不一定能立刻辨析出人类是对它有威胁的生物。在人类静止不动的情况下,蚂蚁可能会觉得你是一块石头、一棵树、一个土坡,总之就是看不出你是个“活物”,正因如此,它才敢爬到你的手上,脚上,甚至脸上。
至于人类踩死蚂蚁算不算飞来横祸,那当然算是飞来横祸,这跟蚂蚁能不能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没有关系。比如天上掉下一个大陨石,你尽管看见它了,可惜没躲得了,最后还是被它给砸死了,这对于你来说不也是“飞来横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