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要用物理降温,哪几种方法才是真正的降温?
小儿发热的时候,温度低于38.5度要物理降温,如果温度超了38.5度的时候,服用退烧药也要同时物理降温,那怎么才算“有效”的物理降温呢?
在崔玉涛医生的育儿书中,提到了小儿发热与物理降温这个话题。
【小儿发热】本身不是一种疾病,是由于体内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一种现象。退热是以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为出发点,退烧药是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状况,减少产热是做到退热的前提,真正退热的效果需要通过物理降温增加体内散热来实现。
那小孩子发热后低于38.5度只需要物理降温就可以,不需要吃药,但是超过了38.5度,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在服用退烧药的同时还要进行物理降温,怎么才算是有效的物理降温呢?首先要了解人体散热的4个途径:
1、经皮肤蒸发水分散热是最主要途径,占90%以上,所以发热时不要给孩子穿得太多,应该少穿盖衣物。
2、经呼吸散热发热时呼吸会增快加深。
3、经排尿过程散热多喝水多排尿。
4、经排便过程散热。
做到有效的物理降温要根据上面的4种途径,注意下面几点。
1、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尽可能减少穿盖衣物。另外保证婴儿液体摄入,因为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的,如果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
2、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擦拭宝宝身体也是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这属于温降温,提高环境温度的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导致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3、冰袋或者冰贴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只是局部皮肤降温,退热效果有限,所以可感到皮肤变凉,但体内温度并没有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
另外我们还要正确地看待物理降温,维持体温需要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发热是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的结果,想要退热,需要增加散热很重要。皮肤散热是主要的散热途径,增加皮肤血流就可以加快散热。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婴幼儿生病时多不喜欢喝水,家长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有利于退热,否则吃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再有排尿和排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不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
如果不是高烧,可以给孩子泡一个温水澡,勤用温水给她擦洗身子,然后再把毛巾放在凉水里面打湿,折叠整齐,贴在孩子的额头上,多喝温水帮助孩子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