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比较简短的哲学类作品?
毛主席的经典哲学著作《实践论》,是我国有史以来的哲学类书藉的代表作。
如果这个问题指的是比较通俗和篇幅不大的哲学书,那么,笔者介绍三部书,一部是乔斯坦·贾德著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一部是威尔·杜兰特编写的《哲学的故事》,还有一部是冯友兰先生著的《哲学的故事》,这部本通俗哲学书都是比较可读的,也是学习哲学的比较好的入门书。第一部是以小说的形式来讲述哲学,非常通俗,很是有趣,引入入胜,是由形象进入抽象的很好的读物。第二部以娓娓动听的叙述来介绍人类史上数十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生平和思想,是通过讲哲学家来介绍哲学思想的,这部妙趣横生的通俗哲学书,已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第三部是关于中国哲学的著名著作,冯先生编写这本书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这部介绍中国哲学思想的书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哲学史著作。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再到第三部,阅读过程可以说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从小说到故事再到哲学理论的过程,这能让对哲学有兴趣的人顺序渐进地学习哲学,并不断提高哲学的越来能力和哲学的修养,是有效的知哲学的入门训练。
《苏菲的故事》用一种很巧妙的结构设置来演绎哲学故事,提出真实和虚构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苏菲认识到自己的虚构身份,而后又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到最后她还发现,她和哲学家艾伯特·诺克斯,还有席德以及塑造他们的作者也都不是真实的,不过,他们接受了不真实的现状,并开始期待进入虚幻的文学世界,她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永远不会老的。
《苏菲的世界》虽在表现形式上是一部小说,可它又是哲学史的通俗书,书中的主题是哲学,而在苏菲的”世界“里,哲学并不是那种无事可做的人进行深奥思考抽象论题,而是作为与生活相统一的事物而出现,苏菲和艾伯特需要运用哲学去理解他们的世界,但他们又并非和现实的人们格格不入的。苏菲所知道的”世界“是艾勃特·纳格的创造,但仅仅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找到关于自己世界本源的答案。苏菲后来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哲学家,就不能停止提出问题。苏菲开始认为自己不是真实的很失望,但后来艾伯特努力让她意识到她自身的存在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并没有任何答案,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提问题,能够提问题,而问题的不断出现,他们也成了是存在的人。苏菲的故事是虚构的文本,同时这个虚构的文本是存在于一个更大的虚构的文本之中,这就是作为读者的不真实的席德所在的世界。苏菲和席德的故事让读者对现实和虚构进行深刻反思,思考人的存在是否是可解构的,思考客观知识是否可能?《苏菲的世界》通过书信、明信片、哲学、历史、文学等各种语类形式来表述,思考世界和人生。苏菲的世界》把哲学趣味化、生动化,但又把通俗的表现引向哲理、深奥和抽象,文学的艺术形式与思考巧妙统一,《苏菲的世界》顺应了近年来欧美哲学通俗化的潮流,使得它一直很受大众欢迎。当然,《苏菲的世界》似乎缺少整体性和连贯性,结构有些零散,情节也不够流畅,但是,作为一部用小说来述说哲学的文学著作,它能让读者形象地去思考抽象的哲学,并能思考现代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威尔·杜兰特编写的《哲学的故事》是一部很有名的通俗哲学书,笔者还是武汉大学的硕士生时,曾在《弥尔顿》的研究专家和翻译家金发燊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翻译过《哲学的故事》,后由三联出版,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的文笔令人叹服。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可不是一般的作者,他曾获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他用五十多年的时间写了一系列令读者神往的有趣著作,比如《哲学的故事》、十一卷本《世界文明史》(后几卷是他和妻子阿里尔合著)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等。杜兰特有一个追求,那就是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哲学为普通大众所知晓,这一部《哲学的故事》出版后,成了大畅销书,第一年连续再版22次,并迅速被译成18种语言,不仅让爱好哲学的读者陶醉,而且还掀起了世界范围哲学图书“热”。这一部书与通常的哲学史著作不同,它不是直接讲哲学思想史,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顺序渐进而又很有吸引力地介绍有史以来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观点,在讲述每位哲学家的思想时,讲人物的背景,讲生活境遇,讲人生经历,讲情感际遇,并且,作者还对每一位哲学家做出比较客观的评述。在杜兰特笔下,哲学家们生动有趣,或诙谐可爱,或严肃刻板,或故作高深,或平凡真实,或激情彭拜……,形象非常具体,真实。杜兰特以夹叙夹议,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将艰涩、抽象、深奥的哲学,变成了连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听懂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冯友兰先生是现代中国的哲学大家,他是真正的哲学“科班”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教授等,他关于中国哲学的著作成了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经典,如《贞元六书》,异常精彩。他关于人生境界论影响深远,他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境界越高格局也越高,越越是超越动物,哲学家更有追求“天地境界”。冯先生曾作一幅对联来概括他所写的重要著作:“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三史”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六书”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6本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这里介绍的是“三史”中的《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将中国哲学思想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来讲述,并以此将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讲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的时代。此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来阐释中国哲学的思想,努力使传统哲学的研究成为现代学科,就构架、方法和视角来看,冯先生的这部书,划时代地奠定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书中的许多真知灼见,亦成为学术界的所接受并赞赏。比如,冯先生将先秦名家分为合异同、离坚白两派,区别了宋明理学中的二程,即程颐、程颢的思想,提出墨子的功利主义,孟子的理想主义,老庄的楚人思想,法家的三种派别,以及王充的自然主义等,在当时都属于创见,并已被学术界所认同。冯先生这一部书,是学习中国哲学的最好的入门书,即便是从事哲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仍然是阅卷有益,越读越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