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认为非常压抑又病态恐怖的顶级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好”在哪里?

bdqnwqk4个月前学者6

如果用“相由心生”这个成语进入这个问题,就更容易阐述清楚题主所描述的问题。

就拿绘画作品来说,绘画是作者心相的外在流露,画家平日的所思所想,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都是通过绘画这个外相体现出来的。如果不了解画家的心相,就很难看懂他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

自画像

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绘画产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各种绘画流派百花齐放,一步步颠覆了传统的古典画法,涌现出一个个特立独行,拥有强烈现代意识的画家。在奥地利维也纳诞生了一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1890年——1918年),他以28年的艺术生涯,为西方绘画绽放出一朵朵璀璨之花。

《母子》

但是,他的绘画在当时很难让人理解,根本原因是他受西方现代哲学影响很深,不是从形貌,而是直接从精神层面来展现众生相,刻画众生精神上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他产生这样的艺术理念,跟他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也跟“表现主义绘画”本身的探索方式有关。

《发呆的男子》

埃贡席勒在20岁左右时就在绘画上小有名气,为了进一步提高技巧,他雇佣了好几个10多岁的少女做模特。一群年轻人经常聚在画室,除过画画外,还经常开派对,喝酒唱歌跳舞,大声喧哗,附近居民被打扰得不堪忍受,所以,居民联合起来报警,说埃贡席勒画室是社会闲杂人员聚居地,更有甚者,指控他勾引未成年少女。

《死神和少女》

很快,因罪名成立,他被逮捕入狱。他怎么也想不通,因为画画竟然带来了牢狱之灾。从监狱出来不到一年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征召参军,虽然极不情愿但无能为力。

两年的从军生涯,埃贡席勒看到身边一个个战友非死即残,而他是那样幸运,活了下来,这带给他心灵上的震动是难以磨灭的。

风景

从战场回来后,他的画风大变,因为他经历的生活是残酷无情的,所以,他喜欢描绘扭曲而病态的人物,展现人物内心的痛苦不安和孤独无助。不但人物造型是扭曲夸张的,连人物的神情和思想也是如此。

可以说,埃贡席勒用绘画记录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和伦理价值重建的一个过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他的绘画,就能欣赏到他的作品的“好”。

如何赏析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名画《天使之歌》?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西方世界注定是一个艺术的神殿,那里有艺术大师以及各种风格的名画,每一幅名画中都有让人深思或遐想的故事,比如法国19世纪“新古典主义”画家布格罗笔下的《天使之歌》,画作里描绘的是一个头上披盖着白布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旁边有三个长着天使翅膀的女子,其中一个女子边拉着琴边注视着沉睡中的小孩,

另一个站立着拿着琴的女子,双眼则往地上看,神情略显凝重,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而另一个女子手中拿着一个盒子递给抱小孩的女人,她也在看着女子怀中的小孩,整幅画作的画风显的很唯美温馨,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画作那样的庄严、沉闷、压抑,

有人会说,欧洲文艺复兴17世纪就结束了,而布格罗又是19世纪的画家,为何布格罗还要创作宗教类的画作呢?这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因为文艺复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在那得到一定的凡响之后,才流传到法国,法国的文艺复兴来得比较晚,所以19世纪的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并没有得到解放和自由,

而布格罗又热衷于研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他深知宗教题材的画作对“人文主义”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即便如此,19世纪的法国也和17世纪之前的意大利有很大的不一样,比如社会现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所以布格罗的《天使之歌》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古典主义”,

可以这么认为,布格罗是一个理想化的艺术家,以至于他笔下的画作都是描绘理想化的世界,关于布格罗的艺术技法就不多做解释了,我认为《天使之歌》是象征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取得成功的“音乐之歌”,它从意大利传到了法国,既然无法亲眼看到文艺复兴的壮举,那就要让人们听到这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