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势能的公式?

bdqnwqk6个月前问题19

引力势能的公式E=-GMm/r  引力势能:物体(特别指天体)在引力场中具有的能叫做引力势能,物理学中经常把无穷远处定为引力势能的零势能点,引力势能表达式是E=-GMm/r。  引力势能是标量,单位为焦(J)G为引力常数,M为产生引力场物体(中心天体)的质量,m为研究对象的质量,r为两者质心的距离。人们熟知的重力势能是引力势能在特殊情况下的表达形式。

最佳答案先把问题具体化一下:质点质量为M,求和质点距离为r0处的引力势能。设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0.设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无穷远处移向M,在距离为r处的万有引力F=GMm/r^2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M移动一小段距离dr,这个过程中可以认为F不变,做功dW=Fdr=GMmdr/r^2将上面的式子对r从正无穷到r0积分,可以得到W=GMm/r0这就是万有引力对物体从无穷远到r0做的功,也就是物体在该过程中减小的势能,所以物体在r0处的势能(无穷远处为零)Ep=0-W=-GMm/r0

引力本身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在海边游玩的人都有过被海浪?拍打的经历,其力量是很大的,甚至可以用惊涛骇浪来形容。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海浪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宏观上讲,海浪的能量是来自于月亮的引力,使海水产生了潮汐的作用。然而,从微观上来说,海浪的能量是来自于无数个水分子的动能。虽然,在海水静止时,水分子对我们人体的碰撞?是对称的,因而只产生水压,但是它们的合力却是为零的。

同理,当量子空间的对称性遭到破坏时,也会对物体产生不对称的量子碰撞,从而形成了引力。因此,引力的能量,并不是来自于其本身,而是来自于其外部的量子空间,来自于空间量子的无规(热)运动,即来自于量子的能量。

所谓量子,就是由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在1965年,美国科学家无意中发现了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这一发现,意味着在我们的宇宙中充满着无数个量子。类似空气,这些量子的无规运动也可以由温度来度量它们的能量。

于是,根据测得的背景温度绝对温度2.7度,我们可以借助于热力学公式,换算出每个量子的能量,即玻尔兹曼常数乘以绝对温度,约为2x10-15尔格。

虽然,每个量子的能量,相对于宏观物体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量子空间的密度却是非常大的。因而,由量子空间的不对称所产生的引力,要比大气压或水压大得多。

如果强相互作用是由在空间量子间距附近的密度变化所引起的,那么空间量子的间距就近似等于最小的核半径,约为3x10-14厘米。由此换算出的量子空间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含有10的40次方个量子。

这一密度乘以单个量子的能量,就得到了量子空间的能量密度即量子空间的压强,约为每立方厘米含有10的25次方尔格,相当于每立方厘米含有80多公斤的物质。

于是,引力的大小,就是物体的等效面积乘以量子空间的压强,即乘以量子空间的能量密度。

总之,和空气或水一样,量子空间也是具有空间压强的,从而会对作为封闭体系的物质产生引力,即在两个物体的内外侧形成量子空间的压力差。

上述三种空间的区别,仅在于构成空间的粒子不同,它们分别为气体分子、水分子和量子。因此,产生引力的能量,来自于空间量子的无规(热)运动,即来自于量子本身的能量。

力是由物质运动产生的,万有引力的能量来源于物体的运动。

宇宙空间是一个充满“以太”的流体环境,相邻的两个物体在流体中运动,同向运动相吸,逆向相斥。物体在空间流体中运动产生了万有引力,天体的运动线速度越快,产生的万有引力G值越大。自转的天体在空间流体中运动,会产生公自转偏向力,使天体产生公转现象。万有引力、磁力、强弱核力、公自转偏向都来源于物体的运动。

宇宙基本作用力统一为“冲气以为和”,空间是充满各种粒子的流体环境,两个物体在流体中运动,同向运动相吸,逆向运动相斥,万有引力、磁力、强核力、弱核力都是物体在流体中运动产生的相互作用力。自转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还会产生公自转偏向力,使物体产生公转现象或产生物质波现象,公自转偏向力是宇宙的第五基本力。

用道德经来评价相对论:荒兮其未央哉!荒谬啊!相对论没有中心啊!没有源头啊!没有依据啊!无脑啊!光在地球中传播速度不受地球运动速度影响,在各个方向上速度不变,这个现象是任何波都具有的传播特点,这个现象与相对论是牛头不对马嘴啊!众口铄金,流言兴于愚者,止于智者,迷信相对论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