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好的绘画作品推荐?

bdqnwqk4个月前学者7

你有哪些自认为好的绘画作品?

艺术是没有美丑之分的,但是有好坏之分,好的艺术作品可以传达一种观念和情感,让人感同身受又充满好奇,更让人流连忘返,整体色彩氛围浓郁协调,让人感受到一种情怀一种身临寂静的氛围,这些都是好的绘画作品。

艺术需要欣赏,由于每个人的审美差别,所以艺术存在更多争议性,这是每个人的喜好区分、艺术修养区分。吴冠中先生说过一段话:“我对美术教育很失望,美盲不等于文盲,前者是审美缺陷,过去在农民院子写生,我常常会拿一幅并不好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会说画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画得满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则说美。从这里我知道,尽管他们没有文化,但是他们]不是美盲,相反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却是知识越丰富越是美盲。”这也就是审美差异,同一幅作品在不同的人眼里,见解和感受都不同,有人喜欢,有人嗤之以鼻,绘画作品的好坏取决于个人,只能是大部分人能接受或者小众接受范围,在文森特·梵高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也同样遭到了很多质疑,有人不能理解好在哪里,有人也说不美不艺术,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艺术不是一个竞争的领域,在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一些学院派画家看到,还被嘲讽为“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好坏之分在于艺术修养的不同。

画家如何以创新的手法,引领艺术走向哲学的境界?

充分利用强烈对比、标新领异、偶寓必然的创新手法,可以引领艺术走向哲学的境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哲学元素和境界,源于生活的艺术艺术,也应该有哲学境界。生活中有一分为二的哲学事例,绘画中也一定能表现出来,因为意象正是主观之意加客观之象组合而成。要让画作进入一分为二之哲学境界,强烈对比是一个妙法。绘画中的色彩、光影、大小、节奏、轻重、迟涩等,能引领画意进入一分为二的哲学境界。

标新领异的创新手法同样能引领画意进入哲学境界。世界是变化的,画家之意也是变化的,标新领异是反映生活的最妙之法。也是引领画境进入哲学的捷径。有的画作意象不合常理,但合乎常情,而是一种别样的创新,这正是一种哲学境界。

偶寓必然也能引领画作进入哲学的境界。绘画创作中,动物静物都是客观存在之物,静物之形状、大小、状态皆有可能反映偶然必然的现象和哲理,苹果公司的商标形象是一例子。

动物更能反映偶寓必然的哲学境界,风吹衣动,动之方向,动感强弱,动感正常异常等,很容易引领画意进入哲学境界。

(认同请关注,诚谢)。

画家可以有创新手法,引领艺术走向哲学的境界,就不要提了,你画的再好,不及手机的一个秒拍作品逼真,论实用不及工程图纸,也只有复古心重的人会欣赏,毕竟科技的发展很快,古老的艺术能有人传承下来就不错了,不要学儒学总想复古千年从没实现过道德伦理,哲学是空洞的,它先落后于现实,后又对现实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空空来,空空去,,,,不写了,把我也給引到哲学的境界了,

世界美术作品赏析?

世界美术作品赏析:一、莫奈《印象·日出》。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当时有个批评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印象。日出》一画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是“印象派”。“印象派”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当时一些科学家对于色彩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写生实践,发现了过去长期不被人们注意的一些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的色彩上引起了一个重大革新

二、保罗塞尚:《苹果与橙子》。

油彩;纵74厘米,横93厘米;作于约1895-1900年;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由于画模特儿时人会动,这使塞尚很恼火,所以他多画静物,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往往把不同的对象安排在一起,借以获得不同色彩的形的完美的和谐。

比较有名的有《静物苹果篮子》以及这件作品。塞尚作为“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艺术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他心目中所谓永恒的形和坚实的结构。他说:“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

三、凡高《向日葵》。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一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另一幅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他喜欢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和粗黑的轮廓线表现形体和组织画面。从他所使用的强烈的色调、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因素,使色彩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