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物理降温法有哪几种?
我国古代人民在治疗温热疾病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物理降温法就是其中之一。《黄帝内经·刺热篇》中指正:“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冰敷降温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膻中为心包之穴,以冰敷膻中,来治疗急性热病昏迷等病症,具有物理降温及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
通风降温法清代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中记述“张治甫治一人,暑月惠头痛身热,昏睡,大渴引饮,前医以感冒治不效。诊之,脉大而虚。曰:‘此署疾也’。即令撤幔开窗,前后左右各置凉水,顿觉凉爽。仍令二童以西瓜汁,连饮四、五盅即愈”。
酒喷降温法《续名医类案》还记载:“龚子才治一妇人,暑月困厨房热极,遂出当风处脱衣乘凉,即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医误以为伤寒,用附子理中汤,一服下咽,立即不语,口中无气,唇口青紫,诊之六脉洪大而数。此热证误用热药。令以烧酒喷其胸,将镜朴之,更以新汲水和蜜,用翎沃入其口数次,少顷,患人即伸舌探水,以益元散灌下即活。”
湿敷降温法清代俞震在《古今医案按》中指出:“热证之极,卒未可解者,汲新井水浸青布互熨之为妙”。
凉水浸渍降温法《古今医案按》记述了葛可久治一士人,得伤寒病,不得汗。葛往视,患者正发狂循河而走。葛就摔其置水中,良久乃出之,裹以重棉,得汗解。这病人因邪入里,内热炽盛而发狂奔走,故葛采用冷水浸渍之法,并配以棉被裹身而得汗出,使气血调和,热随汗退而愈。
此外,我国历代医学家在治疗热病时还采用冷饮降温法,汤药冷饮降温法等物理与药物配合的降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