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打好基础,学好数理化?
题主提出的这个话题,极具对孩子教育的“战略眼光”!
要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首先是家长要有“定力”,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教育,但是,这里说的“重视”,更多的是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透彻地说,是重视分数,以及孩子的成绩在班上,在年级里的“名次”。这就很容易使家长“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甚至目光短浅,拔苗助长。
二是社会上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家长盲目跟风,甚至互相攀比。据我了解,在一个班里,95%以上的孩子,都参加了这样那样的“班”。
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名次”面前,在各种各样的“班”面前,缺少了定力,那么,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
其次,家长需要明确,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其内在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要明确。
我以为,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应当包括几个方面。
1,爱学习,始终能保持孩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作为家长,如果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一点,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2,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不怕苦,不怕难,爱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包括孩子学习的不竭动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中,又包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悟性。
3,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自觉性,专注力,克制力(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培养孩子统筹安排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虽然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即使是具有良好智力水平的孩子,其智力也是需要“开发”的,因此,我认为,智力犹如埋在地下的宝藏;而智力得到了开发之后,必须引导孩子“走正路”,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
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让孩子学围棋,学“机器人”。
以上说的,是仅就题主的话题而言的。如果从全面培养孩子的角度说,还应该包括孩子性格优化,心理发展水平等方面,使孩子具备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很高兴有机会来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说明家长抓住了孩子学习必须早抓,从小学开始,打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阶段实际上最关键。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习惯,能为以后到中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小学阶段,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准备,才能为今后学好数理化打好基础呢?
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并且担任家长委员会副主任,在中学担任了8年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主任,曾经多次在一些小学生家长会上作过报告。我一直强调小学生需要打好以下两个方面基础。
1,培养学习兴趣,打好知识基础。小学阶段需要学好语文,更要学好数学,特别是女孩子。因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对以后学好数学、物理、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想一想,如果孩子小学阶段,计算能力差,做题速度就慢,做题就容易错,这样必然影响理科学习成绩提高。小学阶段,必须学牢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好计算口诀,一些数学公式等。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建议孩子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要配合老师进行监督。有些小学生怕动脑筋,学习自觉性不够,经常有抄袭其它同学作业现象。抄袭作业容易造成学生不懂装懂,迷惑老师,使得老师和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好这个假象。建议多教育孩子上课要专心听讲,听懂老师数学例题讲解步骤和方法,真正学懂数学每个章节知识点内容。
2,讲究科学方法,打好能力基础。有了牢固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好的能力基础。到初中、高中阶段学好数学、物理和化学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还有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把数学学好。而数学相对比较难学,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有一点不怕做难题的钻研能力。很多小学生怕学数学,主要原因是怕动脑筋。因此,家长要多引导孩子多做题,做一些难题。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做题时要多思考,多想想,不要没有经过思考就立即求助他人。要学会从例题中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我孩子在小学阶段,我就从三年级开始,订了一份《小学生数学报》给孩子课外阅读。报纸上有许多趣味数学题,趣味数学故事。通过看报纸上故事,做一些趣味数学题目培养学数学兴趣,在愉快学习中寻找乐趣。一定不能让孩子单纯地去做题,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感到数学难学,怕学数学。平时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书、电视节目,家长要多讲解科学家学好数学为国作贡献的事例、故事等。让孩子明白从小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比如这次抗疫中,许多院士专家为国家提供了决策建议,许多医生为患者治病,贡献了自己医学专业知识智慧。要多举钟南山的事例,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刻苦学习,树立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