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bdqnwqk7个月前学者9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教学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和教学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