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的看法?运用西方死亡哲学
说起死亡,必然与生存相关。西方哲学中对于死亡的阐释,首先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自然科学还未获得前瞻性的视角来研究死亡时,死亡的神秘性和恐惧性便成为很多哲学家,宗教学家,占卜师等领域人士的探索主题之一。死亡哲学并不存在于特定的哲学理论体系,就像你看到很多初升的阳光,其实是各有所归,肉眼所看到的只是感知的一部分,换做别人来看,又有不同定义的成分,所以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只能以生存在着的自己的一切得以审视的一部分。其实对于现实性的死亡来说,需要得以精神上的安慰和永存。我们说,人死了,一切归于尘埃。对于人来说,现实的死亡难以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长生不老和克服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痛苦。所以对于死亡带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问题回归于长生和恐惧。但是古今往来,尤其到了现代对于死亡的认识已经到了生物科学领域,我们知道人体的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运行的一部分,也就是物质的生灭和能量的转换。长生不老是不存在。因此恐惧成为很多人的不安因素,甚至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起居。需要有一个平台来让死亡得以诠释死亡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物的生灭和能量的转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宇宙本身就就是一个什么生灭演变的过程,我们人除了思维理性思考能力外,情感也占据了生命组成要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生灭的理性接受还不能唯一性上使我们得以死亡的凝释。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就是邪恶的死刑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对自己的母亲磕头认错,以表达自己的未尽人伦的孝道,这就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有一种解释,在死亡面前,人类整体内在有一个共性存在:爱,不想离开。离开的时候是我无能为力了,我可能生活艰难,可能感情失意,可能事业中锉,可能不满于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英雄式的死亡......可是本质上无论是热的还是冷了的心还是充满爱的,只是无能为力了。如果我们能从另一种角度去审视死亡,并且不遗漏情感的接受能力,那么就能克服死亡的恐惧了。既然死亡无法克服,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在这个整体的运行中,如果我是充实有意义的,那么我就没有白来过。什么是充实有意义呢?每个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但是也有共同的价值可循,我给亲人朋友爱人带来的快乐,我给社会做出了贡献,即便一个人我也能够获得心灵的自我完整,确实我是真切地存在过了,那么这就是意义和价值,死亡的痛苦也就能欣然得释了。
人人都有生老病死,所以没什么看法,用平常心看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