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中的人们如何保持社交距离?

bdqnwqk7个月前基础21

艺术的范畴很广,我本人是一名美术老师,对于美术史比较熟知,所以我将从美术史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美术史中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五大门类。当然,还有音乐、舞蹈等也是艺术的范畴,我们暂时不讨论。

艺术史中有的人思想和生活习惯通常异于常人,不需要刻意保持社交距离。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达芬奇,他一生研究了很多领域,比当时的科学要早一百多年,所以,当时的人们几乎没有多少人可以理解他的思想。达芬奇的生活习惯也跟正常人不一样,普通人都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据说达芬奇是工作四个小时,休息四个小时。这样的人在人群中应该不需要刻意保持距离,人们要么是不理解他,更多的可能是在崇拜他。

艺术史上很多人太有个性,甚至是性格孤僻,跟普通人天生就有距离感。比如,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他可以说是从小性格孤僻,并且骨子里有一种执拗。当他耐心画天顶画的时候 ,可以专注到忘记自己,等天顶画画完之后,他颈椎的骨头完全变形了,连走路也是歪着的。再比如,伟大的画家梵高,他是一个连现代人都很难理解的人。也有人说他是单纯到了一种境界,为了喜欢的姑娘,他可以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他。这样的人,正常人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在当时跟大众的距离感就是一条鸿沟。

艺术史上的人往往都比其他人自由,不管是思想上还是生活中都追求自由,也能做到自由。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艺术家都有足够多的生活阅历。举个中国近代的艺术家齐白石,他几乎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不同政治时期的历史阶段,并且他的的私人生活更是不被常人理解。可以娶朋友家的丫鬟,91岁了还想着要娶十几岁的小妾。

艺术史上的人跟普通大众有着天然不同,不用刻意保持距离,在人群中都会特别抢眼,人们既抬头仰视,又不敢靠的太近。

艺术史中的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往往是通过衣服着装打扮等来保持距离的。为了保存距离古代时我国的官员帽子上设计有两条长长的帽檐,西方的女性的裙子裙撑很大,这也让西方女性的距离从而离得远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