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纳入会考,教育部:体育不影响高考,你怎么看?

bdqnwqk7个月前百科5

7月中旬,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那么,体育成绩会影响高考录取吗?

对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作出了回应。王司长表示: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的是希望大家能真正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高考录取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依笔者愚见,应该让“体育影响高考”。因为既然“体育不影响高考”,恐怕“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同时,笔者也认为,王司长也不应该这么早就给某些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吃“定心丸”。

高考历来是一根指挥棒。而且依照我们的传统,大家都自觉趋利避害、知难而退,用高考来督促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办法。

我们不妨看看类似的例子。

比如,被称为“3+3”的新高考方案中,必考科目为语、数、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中可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由于物理学科难度较大,浙、沪两地新高考政策下该学科“遇冷”。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而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而且此风也蔓延到了此后已经实施新高考的其他地区。

难怪有人说“新高考”催生“新应试”。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考怎么考,学生就怎么选择“应试”策略。高考考体育,大家才会重视体育;如果仅仅“这个要求其实是一个表态”(王司长语),不考,学生、学校和学生的家长就可能不管不顾不理不睬。

再看中招。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已经将体育分数计入中招成绩,而且分值呈逐年增加趋势。所以,在初中学校里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倒是都比较重视。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不练。

在我们这里,中考体育测试的男生项目分别是一分钟跳绳 、立定跳远 、50米短跑、篮球或足球运球 、1000米中距离跑。于是,学生从初中一年级体育课就开始针对以上项目进行练习,到了初三再强化训练。

虽然这种极端功利化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厌弃体育课,但毕竟成绩在那里,成果在那里。而且一般情况下再也不会出现体育课被其他所谓主科语数外强占的现象了,相反,临近体育测试的阶段,反倒是其他学科得给体育课让路。比如笔者原来所在的中学,一般是从下学期开始,初三学生早操时间练习“中距离跑”和“立定跳”,下午的“读报堂”练习“篮球运球”和“跳绳”。班主任教师还得积极协助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做到现场全程“跟盯”,预防学生怠懒和调皮掏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已经纳入了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随着高考改革,学生的体育情况必将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因此,虽然现阶段只是将体育纳入高中会考,而对学生的高考录取暂时没有直接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仍然如此。所以笔者希望家庭和学校,特别的学生本人要特别重视体育锻炼。相信随着高考改革,体育这一学科将会越来越重要,体育成绩要真的影响到高考录取了。当然,我们锻炼身体、上好体育课的目的并不是单单为了高考。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永远不会过时,改变体育教学功利化严重的现状,让体育课更生动活泼、更受广大学生欢迎,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