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生的文化课复习,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课堂听课要认真,艺术生结束专业考试之后,留给文化课复习的时间就少之又少,所以在学习中学生要分得清主次,侧重点应该放在学习主干知识点上,课堂上要用心听讲,认真笔记,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课下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听讲时要注意知识点的消化,适当的进行练习,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找对学习方法和技巧,强化基础知识。重视文化课复习是一种态度,而要想彻底拿下文化课你需要的是方法和技巧,首先强化基础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最后你还需要一套系统的艺术生文化课复习教材,好的教材可以在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知道哪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小知识?
你知道哪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小知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我们多多少少应该知道一些京剧的小知识。传统京剧在开场前,要打一阵锣鼓点。由慢到快,最后是紧锣密鼓的节奏戛然而止。转为开场的弦乐伴奏。这意思是赶紧找好座位,好戏马上就要开始了。第一个出场的演员,通常,在戏中是个男演员角色。很少先由女演员角色出场,这叫‘阳刚’女演员角色先出场,叫‘阴场子’,预示戏是外行的导演,这出戏火不了。(阳盛阴衰,传统戏很讲究这一点。)演员出场三,五步以后,要小亮相,然后再慢慢往前走,基本站在舞台正中间才开始‘自报家门’,姓字名谁,基本上是介绍我是谁,干什么的,我现在在等谁或接下来该干什么等等。演员的说话,道白分两种:“京白”和上韵的“韵白”。京白:是平民百姓的语言,京腔京韵也很讲究,不大好说,但很好懂。韵白:基本上是官场人、文化人的语言。韵白很不好说,俗称“千金白话四两唱”,这里说的‘白话,’指的就是韵白,当然,也包括京白。唱的唱腔,不是演员随心所欲地去唱,而是事先由文艺音乐工作者设计好的腔调,再由演员唱出。常用的有“二黄”、“西皮”、“反二黄”、“反西皮”、“南梆子”、“四平调”等等演员头上戴的叫法很多,男演员戴的:王帽(皇上)、帅盔(大将)、相纱(宰相)、纱帽(文官)、大额子(兵头)、小额子(兵士),毡帽头(跑堂的,街坊,)、软款的有:小生巾子、罗帽、草帽圈、等等。男演员上年纪了要戴“髯口”(胡子):“三绺”(三十岁左右)、“满”(连巴胡子)、“扎”(络腮胡子)“吊达”(小丑)等等女演员头上戴的叫“头面”,“辨穗子”,“凤冠”,“草帽圈”等等;身上穿的更是琳琅满目,“蟒袍”,“开敞”,“道袍”,“披”,“腰包”,“彩裤”等等脚底下穿的:“靴子”、“朝方”(三花脸人物穿)、“夫子履”(无官职的人穿)、“薄底”(武打演员),“虎头靴”(少年贵族或小王子)、“傻鞋”(砍柴人、僧人)、“彩鞋”(女演员穿)白大袜(布做的袜子,所有演员都需要穿。)演员手中拿的物件,统称“道具”(酒杯,酒盏,马鞭,串珠,彩娃子,刀、枪、剑、戟,车旗,伞,扇,金瓜、御斧、朝天蹬,宫灯等等。)这些小知识,看几次传统戏就会有印象。
我知道经济艺术的小知识就是京剧的代表人物是梅兰芳,而且用马鞭来表示他们的骑马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