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其美感?

bdqnwqk8个月前学者12

观赏树木的美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个体美以及群体美。色彩美主要包括:叶色、花色、果色以及枝干色等。姿态美表现在:分枝方式形成树冠各异、枝条的姿态、不同姿态的树叶、不同姿态的花、果实、树干以及根。风韵美表现在:人们赋予树木有一定的思想感情,甚至人格化。个体美与群体美表现在个体娇艳的花、美丽的果、动人的叶等等,个体美与群体美是相互补充的。

丑的美学是谁提出来的

有美则有丑,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关于丑与艺术的命题就一直百存在。东方(主要指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把美丑消融于自然,超越美丑看待,老庄在这方面的看法是一典型表现。西方在中世纪以前,美丑截然对立,古希腊就有艺术不准表现丑的戒律;到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美学向度现代美学转型过程中,美学家罗森克兰茨著述《丑的美学》一书,这不仅是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也标志着丑从此真内正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它是现代丑学的开端。因此,可以说丑的美学是一个伴随着人类文明诞生而容存在,第一次明确使用“丑的美学”这一术语的人正是罗森克兰茨。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具体讲解一下:园艺美.谢谢!

  论园林美学  简介: 园林美学是园艺、建筑、美术、文学和生态等各方面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机器一般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丰富而又独特的园林艺术特点,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美学遗产的整理继承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字:园林 美学 人造美 自然美  园林美学是园艺、建筑、美术、文学和生态等各方面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将美学的研究成果机器一般原理运用到园林的研究上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的园林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丰富而又独特的园林艺术特点,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美学遗产的整理继承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富有神韵,有特殊的意境,造园手法灵活自由,融和各种艺术于一体,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高度协调统一,句有独特的风格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园林都离不开自然美,但并不局限与自然美,以指明的佛教园林胜地灵隐寺为例,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和尚慧理云游到此,这里还没有建造寺庙,更不用说修建整个西湖了,但他独具慧眼,一下子就看出了这里风姿绰约,景色如画。他赞叹不已,说道,此乃仙灵隐居之地也。于是他在此结庐修炼。据说,灵隐寺就是慧理和尚修建的,并因他的话得名。到了唐代,灵隐寺便已经颇具规模了。宋朝有诗人云:“鹫岭郁岩峭,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漂。扪萝塔远,垮木取水遥。”  园林史和上述事实都分析表明,园林美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缺一不可。“天下名山僧占多”,宗教园林和山明水秀的自然美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却也无法否认多数园林都不是自然风景中划出一片景区了事,而还要按照人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和园主及设计师的审美情趣,遵从美的规律,经过相当长期的增补修葺才能最种成型的。  作为一种有一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尤其环境的园林艺术的美跟自然美不同。它是一种艺术美,起自然性与社会性同意近私于自然美。这并不以为着园林美就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机械加和,也就是自然美里嵌入或点缀些艺术美,也不以为着园林美是某种介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美,某种边缘的或杂交的美。园林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它的独立性并不亚于其他艺术,园林美就是一种不能分割的整体艺术美,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艺术化了的饿整体生态环境美。  园林美与其他美之间有共性。园林蜜于其他艺术美一样,都是艺术家按照客观的规律和某种审美观念进行创造的产物,是显示美的集中和提高,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的结果,更概括些说,是典型化的结果,这是工性。  再看个性。园林美是一种特殊的人造美,是前文所说的园林基本单元的构成和空间艺术处理来看,它是一种对理想的生态环境的追求。对创造理想的生存空间和审美的空间的一种努力。这个创造和一般艺术创造不用,不允许根本改变自然,而更多的体现社会人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明知态度和自我意识。因而我们可以断言,园林美和一般艺术美不同之出不仅不在于它更接近或近似与自然美,更重要的还在与它较多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的育种普遍规律和社会人对这一规律的某种把握。  园林美不同与自然美,不仅在与园林美容纳了挪感艺术美的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与它不能不体现社会人对自然美的艺术理解、把握,体现社会人对“人政府自然”又是“自然的一部分”的辨证同意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园林艺术是人类发展到足够自觉的自我意识之后才出现并日益完善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现象,是一种旨在结实人对自然既要征服又必须保持和谐一致的辨证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起想象性,审美性和情感性都围绕这一主旨显现出来。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物化的结果便是园林艺术作品。园林美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美。它是判断园林艺术价值的客观依据:半段园林艺术作品高下的优劣既不能依据花木是否茂密,也不能依据材料是否名贵,建筑是否富丽堂皇,工艺是否精良,补养不能只看它是否符合“艺术的普遍法则”,最主要的依据只能是看它是否能揭示那种辨证关系。  总之园林美是在特定的有限的整体生态环境里,是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人对自然足够明知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艺术美,用鲜明、突出、生动的正面形象,有力的揭示了人对自然既政府又保持和谐一致的本质。  163.com

工业革命源于英国而盛于美国。大工业生产使社会因此发生了一个巨变,即工人阶级出现,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和侍从们,对自然与农耕景观之美的感知已不再为少数贵族所独有。而更重要的是,集居在城市中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Recreation)的空间。园林专业的创作对象是公园和休闲绿地。为美而创造,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居民的身心再生而创造。用欧姆斯特德(Olmsted)的话来说:文明人在不断发展医药战胜种种疾病,同时,他们的健康和幸福却日益受到某种更为严重的病魔的损害,对此,医药无能为力,只有通过阳光和温和的锻炼来平衡血液循环和放松大脑,使人再生和获得健康与欢乐(见Charles, 1995, p43)。 而最能发挥这种身心再生功能的园林空间便是舒展的牧场式风景。起伏的地形,草地,树丛和水召唤着人类身心的参与和溶入。即所谓的公园式景观(Park-like landscape)。景观感知和认知学的研究认为,公园式景观中包含了丰富的了望-庇护和可探索的空间特征,因而唤起了人类的天性,从而使身心得以康乐(Appleton, 1975; Kapplan, 1982, 1985)。 工业时代在园林专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园林职业设计师的出现,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园林之父Olmsted。Olmsted 于1865在美开创了职业园林设计事务,在此之前(1858-61),他与合伙人Vaux已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图1)。Olmsted坚持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与传统的造园(Gardening)区别开来,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把自己称为景观规划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而不是园丁(Gardener)。 并努力发展园林专业教育,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首创景观规划设计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此,真正出现了为社会服务的,具有独立人格,为生活同时是为事业而创作的职业设计师队伍, 而不是少数贵族的附庸。园林才真正作为一门学科,登上世界最高学府的大雅之堂,并成为美国城市规划设计之母体和摇篮。自从1900年在哈佛开创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之后,到1909年才出现城市规划课程,并于1923年城市规划才正式从景观规划设计中分离而独立成一新的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和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园林专业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Parkway)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农场以及国家公园等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并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娱乐园及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美国园林在这一时期的定位,为以后世界园林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园林师的职业不再是园丁和艺匠,而是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由于对公园绿地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与再生关系的认识,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往往被用来衡量城市环境质量。但如果片面追求这些指标而忘却其背后的功能含义,园林专业便失去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