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是不是儒家?

bdqnwqk8个月前学者13

中国古代士大夫,特别是隋唐以降,基本都是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而科举的内容基本都是儒家经典,所以,像李贽这样的士大夫肯定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当然,中国文化还有佛道等其他学派,也会对历代士大夫的思想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相互交融的,这一点也不奇怪。

李贽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进步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李贽(公元1527年——1602年),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人。他祖父曾经航海经商,父亲以教书为业。他本人作过二十年小官,晚年专门讲学,著述,对封建礼教和道学家的虚伪有所批判和揭露,因而遭到迫害,自杀于獄中。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李贽早年曾经有自发的反宗教倾向。但后来受了王阳明与佛教禅宗的影响,接受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他否认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把“德性”即“心”看成是决定一切的本源,把佛家所说的“真空”作为最高的精神性本体,称之为“妙明真心”。李贽说:他所看到的山河、大地、天空,“皆是吾妙明真心中一点物相耳。”(《梦书•解经文》)但是,在李贽的体系里,也蕴含着某些唯物主义思想因素。如,他在批判程朱理学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论时,就认为宇宙最初只有天地、阴阳二气的对立,“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焚书•夫妇》)。没有什么凌驾于上的“理”、“太极”,所以他的宇宙观是自相矛盾的,但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

在认识论上,李贽也基本上持唯心主义先验论。他认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焚书•答周西岩》),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他还把“格物致知”说成是空对空的无物无知,既否认了认识对象的真实性,又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李贽在否认孔丘思想为绝对真理的论证中,提岀了真理具有相对性的思想,认为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是随时代变迁而改变的,这在当时具有巨大进步意义。但他不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不承认真理有一个客观标准,因而陷入了相对主义之中。

李贽坚持功利主义,尖锐地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反动说教。他认为:“趋利避害”,“人人同心”,人有私欲,是“自然之理”,认为道学家鼓吹的“无私之说,皆画饼之谈”,是自欺欺人的。他还认为,天理就是人欲,它们并不绝对对立。这对批判宋明理学有十分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