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藏书为什么不出版?

bdqnwqk8个月前学者16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他二十六岁中举人,曾在云南姚安府做过知府。从五十四岁起,他就辞官不做,过着独居讲学的生活。他的藏书出版与否,大概与其叛逆性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有关。

明中叶以后,明王朝的统治曰益腐败不堪,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尖锐,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明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大力推行程、朱理学,八股文考试制度也日益成熟、定型;在文学上,先后出现了“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祯卿、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和“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等)的复古运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思想,严重地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李贽对程朱理学和一切伪道学,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揭露那些“阳为道学(理学),阴为富贵的道学家为伪君子,认为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认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统治的等级制度。他持有与传统文学思想根本不同的见解,认为“天下之至文,绝不在于字句、结构等形式上的追求,提出了“童心说,认为文学只有真假问题,不得以时势先后论优劣。他的这些言论,都是对当时八股文和“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主义的冲击。

由于李贽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不断遭到统治者的迫害。如他的《焚书》发表后,因揭露了耿定问的伪道学,就被耿说成是异道被赶走。李贽七十六岁时,被明王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