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常见错误题支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误之分)
2.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之处,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标准)
3.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精华)
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是先导)
3.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错)
4.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有条件的) 5.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外之分)
6.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注意: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7.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注意: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3.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人脑想象的结果。(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4.物质和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在。)
5.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
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8.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9.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注意: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也存在)
2.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3.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唯一来源)
4.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6.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注意: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7.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