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和道德

bdqnwqk9个月前问题6

伦理学 ethics 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 、习惯 、性格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伦理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人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人们的道德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伦理学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在分化和综合、对立和融合中逐步完善,其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伦理学的社会价值将不断提高。 伦理学的西方历史十分悠久,其源头可以在最古老的史诗与神话中考究。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它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此类处境”,“我们为什么/依据什么这样处理”。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 伦理学分类 希腊罗马伦理学 早期阶段:毕达格拉派――苏格拉底派 中期阶段:苏格拉底派――亚里斯多德派 晚期阶段:亚里斯多德派――基督教神学兴起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 前期阶段: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相应于教父哲学 中期阶段:以阿奎那位代表,相应于经院哲学 后期阶段:以培根、司各脱等人为代表,相应于异端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学 第一部分:人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以瓦拉、蒙田等人为代表 第二部分: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以加尔文为代表 第三部分:政治的伦理学,以马基雅维利等人为代表 近代伦理学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休谟等 17-18世纪,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诺莎等 18世纪,法国启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等 18-19世纪,德国学院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 18-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边辛,西基维克等 19世纪,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塞,赫胥黎等 19世纪后期,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李凯儿等 19世纪后期,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格林等 过渡时期伦理学 非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儿,叔本华,尼采等 现代伦理学 分析伦理学(又称:元伦理学),代表人物:摩尔 现象伦理学,代表人物:胡塞尔 实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杜威 情感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 精神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 人格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霍金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里坦等 新正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巴尔特等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图尔敏等 道德发生伦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 新行为主义心理伦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bg:Етика参考资料:道德是什么 国人爱以道德面目示人,久以来。道德似乎是终极目的。什么事如果不合乎道德,即使不违反法律。也往往招来无聊非议。然而这道德确是欺软怕硬,宽己严人。这个我们都是凡人。都不可能完全作到我们听到的道德。然而,以道德面目示人的,还是有理由。因为自己做不到,并不代表这道德不适用。这是我们一贯的作法。从小时的道德训练来说,道德始终是一训诫的过程。而训诫者不用非要作到自己所说的,然后才能说。对于此,可能对于某些事来说,就是说谎。比如假如你不是博士,说自己是博士,既是说谎。然而对于道德训诫来说,人们却绝对的宽容。因为说道德的,假如不是诱骗者。不管他是何人。人们总是认为他在做一件好事。如一贪官,大谈反腐。人们可能不认同他本人,却还是认同他所说的话。可见说道德这件事本身是一件超越道德范畴的事。因为它始终是正确地。 说道这里,我们对于国人爱以道德面目示人,就有疑问了。因为假如你始终站在正确的角度。那么你的对立面,就总有可以指责之处。而你又始终是正确地。那么天下无可指责的事,怕也只有说道德之类超越道德的事。如果如此,假如我们不想冒犯道德,是否我们只能做说道德之类超越道德的事那? 如果我们还想做别的事,那么是否就一定存在道德风险那?首先我们来看看道德的一致性,因为只有道德具有一致性,那么我们如果想做道德范畴里的事,才能不会违背道德。然而,道德的一致性是大有疑问的。如不能说谎,而医生向病人家属隐瞒病情,虽然说谎了,确不算不道德。可见日常里道德是不遵守逻辑规律的。然而以道德面目示人者,确喜用抓住一点,如一条道德规范,进行推理,那么这种推理的有效性,我们如何能接受那? 为什么如道德规范这种充满矛盾的体系,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充当终极判官的角色,我们难道说没有一丝的警醒吗?说教者们,被说叫着,难道真的都是超越了道德规范的绝对道德者?

伦理学是什么 一、伦理学界说:道德价值推导公式 1伦理学界说: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 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 2休谟难题:能否从“是(事实)”推导出“应该”? 3道德价值推导公式: 前提1:行为事实如何(道德价值实体) 前提2:道德目的如何(道德价值标准) 结论:行为应该如何(道德价值) 二、伦理学公理:伦理学全部对象、全部内容之推演 上卷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方法:道德价值推导公式 道德价值主体:社会为何制定道德伦理学 中卷规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之事实如何 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伦理行为之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 下卷美德伦理:优良道德之实现 三、伦理学性质:伦理学是一种严密科学 伦理学与物理学一样,都是一种科学: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普遍性的理性 知识体系。伦理学因其可以公理化而是一门如同几何学和物理学一样客观必然、严密精确 、能够操作的科学。 四、伦理学地位:价值最大的科学 伦理学是价值最大的科学。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说到底,无疑都是每个人的 劳动、活动之结果:每个人的劳动或活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而人的任何社会活 动,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对于某种道德或法的规范的实现与背离。法律不过是具体的、最 低的道德,因而都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特殊的、琐琐碎碎的规则:法律自身没有原则;法 律是以道德原则为原则的。法律的原则,如正义、平等、自由等等,并不是法律,而是道 德。因此,大体说来,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便都是对于某种道德的实现。于是,虽然一个社 会的道德本身,不过是一纸空文,是软弱无力的,因而并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 但是,一个社会实行何种道德,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因:推行优良的道德是社会进 步的基本原因;推行恶劣道德是社会停滞的基本原因。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 尧新瑜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进而得出结 论: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会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真正成为人,社会成为真正的理性社会,就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重要手段,伦理道德与法律规定共同构成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 本专题包括四个主要内容: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以及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 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道德传统与伦理规范的学习,对品德与自律、诚信与德行、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的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道德品质和民事法律,引导学生自觉锤炼道德品质、恪守德行规范。 重点和难点是品德的特征、个体德行由他律到自律、诚信的当代价值、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本专题的教学要求是以道德、伦理与法律相结合,探讨社会的德行规范。 1、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 总的来说,本节主要阐述了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范畴、道德与伦理的异同;应用伦理学及其分类;中西方论理渊源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本节介绍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 本节阐述了应用伦理学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使道德要求通过社会整体的行为规范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应用伦理学包括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休闲伦理等。中国传统道德是以儒家的道德精神为主,西方伦理道德观则以个人主意为核心。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本节目标:让学生掌握道德和伦理的含义和范畴,分清道德与伦理的异同,认识应用伦理学及其分类,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方伦理的渊源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道德建设的认识,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重点和难点是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与联系。2、品德与自律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品德的特征;个体品德的历史传承和现代融合;个体德行由他律到自律。 品德也被称作德性或道德品质,它是一定社会或某一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特征和心理品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其中环境和教育等社会因素是极其重要的条件,而直接现实的基础则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节还阐述了个体德行的他律与自律,自律是公民道德意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法治本身就有很高的道德诉求,道德自律精神是现代法制国家本身的内在属性。任何他律只有转化为自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一节的目标是:提高学习者对品德特征的认识,了解个体品德的历史传承和现代融合,清楚个体德行自律的重要性,培养具有优良品德的人才。重点和难点是品德的特征、个体德行的自律及其重要性。 3、诚信与德行 本节阐述了诚信美德及其当代价值;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诚信原则;人无诚信不立。 一般而言,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当代,诚信是现代社会伦理的主要德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全球化时代公正、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要义,具有辩证的实践理性。 此外,本节介绍了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诚信原则。诚信原则就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维持双方利益的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立法者意志。“人无诚信不立”,正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修身是人生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诚实守信的人生践履是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本节的目标是,让学生更深一层地认识诚信的当代价值,了解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诚信原则,让学生懂得“人无诚信不立”的道理,培养学生更深的诚信意识,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德行天下,诚心为本,自觉践履诚实守信,正心、修身。重点和难点是诚信的当代价值、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诚信原则。 4、民事行为与法律规范 本节主要阐述了公民民事行为规范;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 公民的民事行为在法律上被称为是当事人的行为事实,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民事行为包括民事习惯、民事传统、民事法律等方面。本节还阐述了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原则和民事行为与守法的关系。 本节还介绍了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两者的差异;描述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确认民事法律行为采取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通过代理人的代理活动实施民事行为。 这一节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公民民事行为规范,清楚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法律行为,从而提高学生遵守法律规范的意识,把道德与法律规法结合起来,恪守德行规范。重点和难点是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标签: 伦理学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