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缺陷是什么?

bdqnwqk9个月前问题8

哲学要发展,对哲学的批判就必须要发展,哲学研究未必需要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统计学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哲学的批判的研究,就不能忽视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学了,在黎鸣先生的文章体系里面,并没有引入对这些环节的分析,不知道在其纸面文章里面是否有过?




从黎鸣博客的几篇文章里面看出:定义多于求证,目标替代了未来,如果从论文的思维链路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归纳点先于归纳的地方,也就是说,先有论点,然后再抓住自己希望看到的,忽略自己不希望看到的,然后再片面的归纳出来。


或者说对“精彩表达的追求,而忽视对精确求证的重视”


哲学本身的研究和对哲学批判的研究是两回事情,但是密不可分,进入让哲学家尴尬的20世纪,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点,真正的哲学危机,并不是来自于数学局限,而是来自于信息的膨胀环境下,哲学家的素质已经无法使自己掌握最前沿的科学工具进行于超脱于整个尘世的洞察与推演活动。


哲学的尴尬特点之一,就是一个理性思维为核心的活动,居然找不到一个理性的同时是容易把握得普遍接受审美标准,也就是说,至少我们目前没有找到一个普遍接受容易接受的标准(而不是普遍容易接受或者容易普遍接受),来说明,什么样的哲学研究方向是好的,什么样的哲学研究方向是不好的。


所以,哲学家的思维审美品位在哲学研究当中相当重要,也就是说,哲学家应该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缜密,是否值得推敲。哲学担负着批判的职能,对批判职能的批判,离不开对思维学,符号学的探索,我们进行探索的时候,我们应该发现,其实我们的看法影响着我们的观测,我们的洞察结果是在被我们观测行为干扰之后的结果。然而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应该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时。不应该只重视角度问题,或许,我们的“存在”,对于“存在时的观察角度”,更能影响到我们的观察结果。


所以,我们进行哲学研究的同时,也必须对自己进行批判,要知道社会对自己的影响,自然对自己的影响,自己对自己的影响,在自己的研究结果当中,到底起了多大的干扰作用。对自己哲学审美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如果,我们的哲学研究的审美标准采用的全社会的通俗标准,或者理论界的公认标准,当前的经济环境对全社会的哲学观有什么影响对理论界的哲学观有什么影响,这就不能忽视了。


但是,我们的黎鸣先生好象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哲学要复兴,我们的哲学者,在社会学,历史分析,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特别是数学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研究才行。但是,这种全才,很难找到,所以哲学的顿变,现在是很难盼到的,但是并不是说哲学死了。只是哲学正在漫漫的发展,等待另外一个春天。


研究哲学,最快乐,或许是发现了自己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可是,研究哲学者,最应该作到的,就是对自己的精彩论断的抛弃,一个人发言了,一个现象,可以用一种非常精彩的表达方法进行表达,就忘了,我们因精确而精彩,而不是因为精彩而精确。


精确只是我们获取精彩的理由的时候,推证就变成了辩解,辩解就成了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