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哲学问题

bdqnwqk9个月前问题7

大自然能造出人,这是经过千百万年由于生物进化而成的。那么进化初期的生命是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也不神秘,但两句话说不完,要另题解答。


而电脑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是简单的机械进化来的。同样的道理,自然界也不可能进化出一本书或一支钢笔来。


猫会捕食老鼠,猿猴会用棍棒打落树上的果子。人能够下河摸虾捉鱼,也能用棍子打落树上的枣子。但人类和动物根本的不同处在于:人能制造工具,而再聪明再高等的动物也不能制造工具。


但人是自然界进化来的智能生物,从更大一层的意义上来说,人类智慧所创造的一切,也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


另一个在问问中提过上百遍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您要求从根本原理上解释。两年前我在问问里有个回答,自认为是从根本原理上解释的,不知能合您的意否,再翻出来复制如下:


‘没有鸡,蛋从哪里来?没有蛋,鸡从哪里来?’。如果停留在这个阶段便永远得不出结论。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解释,应该是先有鸡。因为所有动物都是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原始的低级的单细胞生物逐渐向较高级的生物进化,最后出现了脊椎动物,以至人类。这个过程是个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生物的进化是受环境制约的。自然环境的重大改变会较大地推动生物进化的过程。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要通过一代一代地适应新环境而形成比较牢固的‘种性’即遗传性。而从生物的一个生命周期来说,在生命发育的初期最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其遗传性(这是被米邱林证实了的)。拿鸡和鸡蛋来说,在‘蛋’的阶段,它的生长和发育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因此种性是不容易改变的。只有当‘蛋’孵出小鸡时,(拿遗传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在阶段发育幼龄阶段)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最容易受已经改变了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遗传性以适应新的外界环境条件。当然,每一个生命周期的个体它对遗传特性的改变是极其微小的,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只是通过世世代代的长期的变化,才能表现出足以被人察觉到的变化。古生物学家认为,在两千万年以前人就不再属于灵长类动物了。它是以‘千万年’为时间单位来说明动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这个说法是符合实际的,也就是科学的。鸡和蛋的问题也是这样,在几千万年的变成鸡的进化中,是由蛋刚刚孵化出的幼龄小鸡这个阶段逐渐改变,逐渐进化的。这个变化是千万代个体变化累积起来的。但这个变化是通过小鸡的变化而不是通过蛋的变化。如果硬要把这个渐变的过程切断,认定从哪一代开始才算具备现在‘鸡’的特征,承认它是鸡。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只可以称为鸡的应该是完成最后变化的‘鸡’,而不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