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bdqnwqk8个月前百科11

影响在线教学最关键的因素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是保障在线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教师能做的、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在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其次才是在线授课能力。

直播授课不仅对网络和技术的要求高,而且效果不如课堂教学好,不宜作为在线教学的主流模式。那么,什么是在线教学的主流模式呢?笔者认为,在线教学应该以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学习为主。下面对一个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

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开始的时候也采用直播授课的方法,发现效果不好之后,改为任务驱动式在线学习活动。下文引自她撰写的教学叙事。

这段时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需要上网课。但线上课堂不比线下课堂,其教师的主导性、师生间的互动性、课堂生成性都有不同。

线上教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首要思考的问题。识字和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的重要知识点。线下识字教学更多的是随文识字,教师讲解识字方法来认字,但线上教学采用这种模式效果显然是不佳的。能否有一种识字方法是学生想要的又乐在其中的?

正当我苦苦思索的时候,一首小诗进入了我的视野:“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小河。’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小蜜蜂说:‘祖国有甜甜的花朵。’小朋友说:‘祖国地大物产多,我们幸福又快乐。’”——《我爱我的祖国》。这首小诗通俗易懂,接近孩子的生活,是学生进行仿写绝佳的素材。一个教学设想在我脑海中呼之欲出:让孩子们仿写小诗,分享交流,孩子通过读同学的诗达到识字的效果。

孩子们仿写的小诗非常成功,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孩子们几乎把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动物都写出来了,还用上了形容词,感觉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为了更好地分享交流,我把孩子们的小诗做成了系列微课《你写诗我来读》。当孩子们通过微课视频看到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写的诗时,开心极了。

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试着朗读同学的小诗,以此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完成识字教学目标。孩子们上传的小诗朗读质量都不错,效果感觉比我线下指导朗读更好。(家长们说,孩子为了录制视频,很用心地去模仿,认真朗读)。这样下来,孩子们的识字量和朗读能力明显提高。更有一部分孩子还自行写起小诗来,写好还发给我看。

学习不就是要唤起学生内心动力吗,这样的学习不是最有效的吗?而且这效果远远大于课堂教识字。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诗被老师朗诵,分享给同学、家长们,也感到很开心,兴致更高了。家长们也反馈说:王老师,孩子们通过读同学的诗认识了好多字,还再问什么时候再搞小诗创作呢。

我尝到了甜头,于是也开始让孩子们自编绘本。孩子们自行绘写,然后自己演绎、朗读,录成视频,我再陆续云分享,孩子们的创作兴奋点迅速被点燃,产出了一批好的绘本。

孩子得到了家长和同伴们的赞赏,更有一些孩子看到同伴的作品,主动去完善、修改自己的作品,使其更好。孩子们在进行仿写、朗诵、绘写的过程中,有了识字和表达的渴望,识字和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线教学案例。老师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学习任务:仿写小诗。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行创作出一首首仿写小诗,并通过网络交流分享。而分享交流过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孩子和家长都暗自加油鼓劲,展开竞赛。老师又及时进行了引导,使得学习活动不断深化。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的读音,理解了生词的意义,还学习了生字的写法,并且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作品的意境。可谓一举多得!据王老师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的生字数,远超传统的课堂随文识字的数目,学生各方面的收获也较课堂教学要多得多。老师、学生、家长都乐在其中,没有了一开始上网课所出现的焦躁、混乱等现象。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没有了传统的上课概念,不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时间开始或结束,交流与分享既有同步也有异步,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或教材,而是从教材出发向更广阔的空间探索,整个学习过程呈现一种“流动”的状态。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工具和平台不是最重要的,老师讲不讲课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