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世界艺术知识的
立体主义: 二十世纪巴黎两位画家布拉克和毕卡索 ,深受非洲雕刻单纯的造形和尖锐的对比 影响,发展出新风格。加上1907年他们参观了塞尚的回顾展,立体派第一件代表 作毕卡索的「亚维农姑娘」产生。 立体派根据塞尚的作法,把对象分割成许多面,同时呈现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 体派作品,看来像碎片被放在一个平面上。 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於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 或后退的。 代表画家 : 布拉克 、毕卡索、雷捷、德罗涅、莱布希兹 、布朗库希。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 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 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 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 ,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 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 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 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 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 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 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 卡思维勒像》 《卡思维勒像》,毕加索作,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 。 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是:公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象征悲惨的人民大众;马头上方是一盏代表“夜之眼”的电灯在发光,画中还有惊恐的妇女,高举呼救的双手。画里没有画飞机炸弹,却充满了恐怖、死亡和呐喊。画的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着全画。画家以黑、白、灰三色为色调对比,强烈中有和谐,运用具象与抽象和超现实等手法结合创作而成,具有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 ,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
立体主义:二十世纪巴黎两位画家布拉克和毕卡索 ,深受非洲雕刻单纯的造形和尖锐的对比影响,发展出新风格。加上1907年他们参观了塞尚的回顾展,立体派第一件代表作毕卡索的「亚维农姑娘」产生。立体派根据塞尚的作法,把对象分割成许多面,同时呈现不同角度的面。因此立体派作品,看来像碎片被放在一个平面上。早期的作品里,只用灰色调画。由於使用中性色,整个的空间没有看来特别前进或后退的。代表画家 :布拉克 、毕卡索、雷捷、德罗涅、莱布希兹 、布朗库希。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