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的重要著作有那些

bdqnwqk9个月前学者10

《藏书》、《续藏书》、《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湖北麻城芝佛院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李贽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焚书》一书中卷三的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卓吾论略滇中作 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 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 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卓与笃,吾 土音一也,故乡人不辨而两称之。”余曰:“此易矣,但得五千丝付铁匠胡 同梓人,改正矣。”居士笑曰:“有是乎?子欲吾以有用易无用乎?且夫卓 固我也,笃亦我也。称我以 ‘卓’,我未能也;称我以‘笃’,亦未能也。 余安在以未能易未能乎?”故至于今并称卓、笃焉。 居士生大明嘉靖丁亥之岁,时维阳月,得全数焉。生而母太宜人徐氏没, 幼而孤,莫知所长。长七岁,随父白斋公读书歌诗习礼文。年十二,试《老 农老圃论》,居士曰:“吾时已知樊迟之间,在荷蒉丈人间。然而上大人丘 乙已不忍也,故曰‘小人哉,樊须也。’则可知矣。”论成,遂为同学所称。 众谓“白斋公有子矣”。居士曰:“吾时虽幼,早已知如此臆说未足为吾大 人有子贺,且彼贺意亦太鄙浅,不合于理。彼谓吾利口能言,至长大或能作 文词,博夺人间富与贵,以救贱贫耳,不知吾大人不为也。吾大人何如人哉? 身长七尺,目不苟视,虽至贫,辄时时脱吾董母太宜人簪珥以急朋友之婚, 吾董母不禁也。此岂可以世俗胸腹窥测而预贺之哉!” 稍长,复愦愦,读传注不省,不能契朱夫子深心。因自怪。欲弃置不事。 而闲甚,无以消岁日。乃叹曰:“此直戏耳。但剽窃得滥目足矣,主司岂一 一能通孔圣精蕴者耶!”因取时文尖新可爱玩者,日诵数篇,临场得五百。 题旨下,但作缮写眷录生,即高中矣。居士曰:“吾此梓不可再侥也。且吾 父老,弟妹婚嫁各及时。”遂就禄,迎养其父,婚嫁弟妹各毕。居士曰:“吾 初意乞一官,得江南便地,不意走共城万里,反遗父忧。虽然,共城,宋李 之才宦游地也,有邵尧夫安乐窝在焉。尧夫居洛,不远千里就之才问道。吾 父子倘亦闻道于此,虽万里可也。且闻邵氏苦志参学,晚而有得,乃归洛, 始婚娶,亦既四十襍。使其不闻道,则终身不娶也。余年二十九而丧长子, 且甚戚。夫不戚戚于道之谋,而惟情是念,视康节不益愧乎!”安乐窝在苏 门山百泉之上。居上生于泉,泉为温陵禅师福地。居士谓“吾温陵人,当号 温陵居上。”至是日游遨百泉之上,曰:“吾泉而生,又泉而官,泉于吾有 夙缘哉!”故自谓百泉人,又号百泉居上云。在百泉五载,落落竟不闻道, 卒迁南雍以去。 数月,闻白斋公没,守制东归。时倭夷窃肆,海上所在兵燹。居上间关 夜行昼伏,除六月方抵家。抵家又不暇试孝子事,墨衰率其弟若侄,昼夜登 陴击柝为城守备。城下矢石交,米斗斛十千无籴处。居士家口零三十,几无 以自活。三年服阕,尽室入京,盖庶几欲以免难云。 居京邸十阅月,不得缺,囊垂尽,乃假馆受徒。馆复十余月,乃得缺, 称国子先生,如旧官。未几,竹轩大父讣又至。是日也,居士次男亦以病卒 于京邸。余闻之,叹曰:“嗟嗟!人生岂不苦,谁谓仕宦乐。仕宦若居士, 不乃更苦耶!”吊之。入门,见居士无异也。居上曰:“吾有一言,与子商 ----------------------- 页面 50-----------------------之:吾先大父大母殁五十多年矣,所以未归土者,为贫不能求葬地;又重违 俗,恐取不孝讥。夫为人子孙者,以安亲为孝,未闻以卜吉自卫暴露为孝也。 天道神明,吾恐决不肯留吉地以与不孝之人,吾不孝罪莫赎矣。此归必令三 世依土。权置家室于河内,分赙金一半买田耕作自食,余以半归,即可得也。 第恐室人不从耳。我入不听,请子继之!”居士入,反覆与语。黄宜人曰: “此非不是,但吾母老,孀居守我,我今幸在此,犹朝夕泣忆我,双眼盲矣。 若见我不归,必死。”语未终,泪下如雨。居士正色不顾,宜人亦知终不能 迕也,收泪改容谢曰:“好好!第见吾母,道寻常无恙,莫太愁忆,他日自 见吾也。勉行襄事,我不归,亦不敢怨。”遂收拾行李托室买田种作如其愿。 时有权墨吏吓富人财不遂,假借漕河名色,尽彻泉源入漕,不许留半滴 沟洫间。居士时相见,虽竭情代请,不许。计自以数亩请,必可许也。居士 曰:“嗟哉,天乎!吾安忍坐视全邑万顷,而令余数亩灌溉丰收哉!纵与, 必不受,肯求之!”遂归。岁果大荒,居士所置田仅收数斛稗。长女随艰难 日久,食稗如食粟。二女三女遂不能下咽,因病相继夭死。老媪有告者曰: “人尽饥,官欲发粟。闻其来者为邓石阳推官,与居士旧,可一请。”宜人 曰:“妇人无外事,不可。且彼若有旧,又何待请耶!”邓君果拨己俸二星, 并驰书与僚长各二两者二至,宜人以半籴粟,半买花纺为布。三年衣食无缺, 邓君之力也。居士曰:“吾时过家毕葬,幸了三世业缘,无宦意矣。回首天 涯,不胜万里妻孥之想,乃复抵共城。入门见室家,欢甚。问二女,又知归 末数月,俱不育矣。”此时黄宜人,泪相随在目睫间,见居士色变,乃作礼, 问葬事,及其母安乐。居上曰:“是夕也,吾与室人秉烛相对,真如梦寐矣。 乃知妇人势逼情真。吾故矫情镇之,到此方觉 ‘屐齿之折’也!” 至京,补礼部司务。人或谓居士曰:“司务之穷,穷于国子,虽子能堪 忍,独不闻 ‘焉往而不得贫贱’语乎?”盖讥其不知止也。居士曰:“吾所 谓穷,非世穷也。穷莫穷于不闻道,乐莫乐于安汝止。吾十年余奔走南北, 祗为家事,全忘却温陵、百泉安乐之想矣。吾闻京师人士所都,盖将访而学 焉。”人曰:“子性太窄,常自见过,亦时时见他人过,苟闻道,当自宏阔。” 居士曰:“然,余实窄。”遂以宏父自命,故又为宏父居士焉。 居士五载春官,潜心道妙,憾不得起白斋公于九原,故其思白斋公也益 甚,又自号思斋居士。一日告我曰:“子知我久,我死请以志嘱。虽然,余 若死于朋友之手,一听朋友所为,若死于道路,必以水火葬,决不以我骨贻 累他方也。墓志可不作,作传其可。”余应曰:“余何足以知居士哉!他年 有顾虎头知居士矣。”遂著论,论其大略。后余游四方,不见居土者久之, 故自金陵已后,皆不撰述。或曰:“居士死于白下。”或曰:“尚在滇南未 死也。”

《焚书》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所写的一部集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文体的著作。其卷三杂述的第一篇为《卓吾论略》,全文较长,现将其第一段复述如下: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卓与笃,吾土音一也,故乡人不辨而两称之。”余曰:“此易矣,但得五千丝付铁匠胡同梓人,改正矣。”居士笑曰:“有是乎?子欲吾以有用易无用乎?且夫卓固我也,笃亦我也;称我以‘卓’,我未能也;称我以‘笃’,亦未能也。余安在以未能易未能乎?”故至于今并称卓、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