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和西方哲学史哪一个更厉害
展开全部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故事性较强的西方哲学史。也就是说,它是一本通俗西方哲学史,苏菲的世界和西方哲学史之间不是奥特曼与怪兽之间的关系,所以它们没有厉害不厉害的问题。要对西方哲学史有兴趣,可以读一下《苏菲的世界》,当做入门。要是想详细了解西方哲学史,就要读专业一点的西方哲学史。
哲学思考的维度
哲学的英文表达为Philosophy,由pheilein(爱、追求)+sophia(智慧)这两个词根构成,来源于在希腊文。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但有哲这个字。:哲,智也。哲学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西周(1827-1877)首次使用。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于1896前后引入,此后通用。
从字面来讲,哲学即爱智之学.作为爱智之学,哲学区别于科学等人类其他知识体系的根本特点在于哲学代表了人类思维的反思维度,以反思性为根本特点。
黑格尔曾把哲学比做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即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拉丁文表达。她的典型形象是手里拿着一根权杖,权杖上停着一只猫头鹰。它总在日落后追着落日的方向起飞。黑格尔说: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黑格尔进而指出:哲学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思维成为认识,成为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虽然在科学等其他知识体系中也有反思活动,但并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科学等终究以提供知识,形成具体思想为己任;而哲学不提供任何科学意义上的知识,它只是跟在人类全部活动及其结果之后,对它进行反复思考。
哲学的这种反思思维是人类思维必不可少的维度。哲学作为反思思维,它不受任何固定的、有限的思维形式及其对象的束缚,不停留于任何确定的思维形式及其对象中。只有在反思活动中,我们才能从直接的构成性思维中脱离和解放出来,使思维之无限性和自由性得以实现和表现。正如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一天的忙碌,每到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我们就会从日常的各种直接的、具体的活动中解放出来,而对其加以反省。这种反省活动显然是我们自我完成的一个必经途径和必要环节。
任何知识和智慧归根结底都要解决人们的疑问,实现对人的关怀。哲学以其反思性与它的概念性、总体性、批判性等特点一起,形成了代表人类的一种绝对疑问和终极关怀的独特学科。它不象各门科学等知识体系那样通过回答具体问题、解决功利性疑问来实现对人的关怀,而是通过对无条件的,既无限的普遍的、超功利问题的把握来实现对人类本身的总体的终极的关怀。所以某个具体的问题、功利性疑问,某个人的命运如何,是被排除在哲学的视野和能力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