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三体》中每次民意的选择都是错误的?

bdqnwqk8个月前问题4

《三体》中从面壁者的选择开始,就是民意的胜利。

可是民意的胜利却是地球的失败,人类的失败。

那么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到底符合大多数人意愿是正确的?

还是应该遵从少数智者的选择?

从罗辑再到章北海,都不是遵从的民意。

但是他们却拯救了人类。

而程心是民意的选择,但是她却毁了人类和地球。

但是可笑的是,人类的每次选择都是错误的选择。

人民认为是圣母的程心最后的选择却是毁了人类。

人民认为是恶魔的维德最后发明的超光速飞船拯救了程心。

所以,人类的发展还是少数智者的选择。

不应该由大多数民意决定。

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对于李荣浩为网络歌曲发声,你怎么看?

音乐真有高低贵贱,我们听到的没有的说法只是向人们宣传的结果罢了。作为艺术品,肯定就有良次差别,次的自然就不值钱,但受众会多。良品值钱,但受众少。

所以导致了多数人压倒少数人的舆论局面,一些人为了得到大众的认同感就宣传音乐作品无高低贵贱之分。这也迎合了大众的口味,毕竟人都不喜欢别人高高在上,都喜欢把别人拉到与自己同等水平上,这种想法人人都有,只是多与少的分别罢了。

所以就有一群羊被几个牧羊人赶着走,去吃掉一片肥美的草地,把原本美丽的草地留下羊粪与残渣后,羊群又会被牧羊人赶往下一个草地。等羊群大了、肥了之后,羊群会被牧羊人卖掉,牧羊人赚了,而羊群却在通往屠宰场的路上回忆着自己吃掉的草有多么肥美。

这就是最基本的差别。再者,毕竟我国对艺术教育的缺失,大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还停留在一个很平庸的层次上。而且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人云亦云,人听我听,人家放啥就听啥的群体,他们对音乐的选择能力都没的人。只会跟着说好了。社会浮躁,为了更快的满足自己的利益,作者或者说艺术家本身也会为了讨好听众观众去做一些妥协。《小苹果》和《梁祝》。他们之间的艺术层次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音乐作品没有高低之分,那么作为艺术另一大分支的美术。照这个理论梵高的星空是不是就和针管滋墨水是一个水准的了?

其实任何一种音乐或美术作品的存在都是有一定受众的,好的音乐作品和一般的作品都需要有人去听。各听各的互不干扰多好,不要总想着去制造个音乐作品无高低论来彰显自己的民主自由。

总之时间会证明一切,两百年后人们一定还会认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至于现在大火的这些歌,十年过后人们还会记得几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