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养五十字

bdqnwqk9个月前基础8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来术家其个人的努力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个人努力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源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2113,因此,艺术家为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5261学习、锻炼和培养,多读、多练、多实践,不断加强4102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以创作服务社会、反映生活1653的目的。

艺术生学习文化的方法。

我也是艺术生,而且是高四的~呵呵~对于艺术生来说,文化分确实是很重要。但是不存在那种所谓“高效学习法”。打着高效的旗号的大多数都是骗人的,这是绝对的。你才高一,还早。艺术生文化分要求不高,只要把平时老师讲的知识都用心听进去能大致运用就几乎能达到基本要求了,不用太高,重要的还是艺术分。别老想着全面发展,两边都能兼顾的那就是超人了!

艺考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初高中语文书上涉及到的,名家名篇,特别是古文有关知识
艺术常识--初高中历史课本上每章有关时期的文艺发展
电视常识--中国及国外电视知识之最及著名影片

我也是考艺考的,掌握这些基本上就完全可以应付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史里的“贫穷艺术”一些相关知识??

真正的“贫穷艺术”来源于意大利。
  1967年9月,艺术评论家杰勒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借用“贫穷剧场”(由波兰戏剧导演葛罗托斯基(Jerzy Grotowski)提出,提倡回归原始戏剧本原,以表达精神为主)的概念,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Bertesca Gallery)组织了一场名以“贫穷艺术-空间(Arte Povera - Im spazio)”为名的展览。

  切兰特用“贫穷艺术”(Arte Povera)一词概括当时,意大利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艺术风格:用最朴素的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作为表现材料,进行拼贴、剪切进行创作。

  关于“贫穷艺术”的更多直接了解,大家可以在近期去广东美术馆观看展览《20世纪的意大利:1900至2000年的意大利艺术经验》,在这个展览中,不仅能亲眼看到“贫穷艺术“的真实作品,更能看到整个20世纪,意大利艺术的发展轨迹,从“未来主义”到“20世纪”运动,从“贫穷艺术”到世纪末的“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变化,整整历时100年,而这100年也恰恰是世界现代艺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0年。

  对了解美术史的人来说,这个展览真是当代艺术史的实体回顾,令人叹服。


2依然从广东美术馆的展览谈起,近期正在展出的展览——“触电”影像展和“20世纪的意大利”艺术

展,以及“奥地利建筑艺术展”,基本都以时间为跨度,长则100年,短则40年,从上世纪初直接指向2006年。小小的几个展厅,几步路就能走完,但其中却容纳着变化纷呈的历史和经验,这些经验和变化,又不仅只和意大利或奥地利有关,它们和世界艺术、经济、政治的变化紧密相连,也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有关。

  因此,要想真的看明白了展览还挺有难度。好象出门去看山,真想看尽风景,一定要辛苦爬山,进到山里面,绝对不是走马观花,看看大师真迹,图个新鲜这么简单,还得从弥补知识,了解历史开始。只是这山太大,历史和艺术犹如浩瀚海洋,光看新鲜就已经眼花缭乱,我们跟着旅行团,慌忙看了山的影子,照了留念像,然后呢?如何能脱离艺术知识的“贫穷”帽子。



 3有时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仿佛站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后面是多变和庞杂的历史,前面是更让人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大量的信息蜂拥而至,让人心思浮动,应接不暇。

  记得去年采访舞蹈家张晓雄,他说,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那代人面对的困难比较少,那时他们知道的少,人单纯,心思集中。而我们,则生活在一个信息多元的年代,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同时更需要自己去克服,确定自己的方向。
于是,人们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挑选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匆忙赶路,慌忙挑选,掰了这个玉米,抛弃了其他的西瓜。所以城市很大,但艺术家并不多,展览很好,但美术馆的人并不多。看展览的人很多,看明白的人并不多。街上的人行色匆匆,每个人都在为了做一个富人而忙碌,但不得不做了某种“穷人”,比如艺术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