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最好用实例来说明)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终极,生命科学也不例外。
比如对生命本源的认识,对生与死的认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凋亡,生命起源,就是对哲学上这些问题的很好的探索。
谁能为我讲解一下生命哲学!
唯物主义的生命哲学 唯物主义的生命哲学是从十九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所提出的“进化论”开始的,是对生命发生和发展的一系列自然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是理性而客观的哲学。 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竞争”,即进化论描述的“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竞争是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动力。从一个的精子挑战亿万个情敌,拼死夺得与卵子结合的机会而诞生生命,到物种建立自己的势力和家族而繁衍后代的现象;从一个种群以其优势存活,到遍布世界,到因其劣势而灭亡的发展过程——这些生命科学现象,是生命哲学依赖的科学基础。 生命哲学的“竞争论”归纳为:生命以其竞争优势得以存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竞争过程。其在人文水平上升华为: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优势作用下得到演进,其发展过程是一个斗争和变革的过程——这与历史唯物主义观不谋而合。其在天文学水平上可表述为:宇宙体系有始有终,星体和星系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交流和争夺宇宙物质的过程。 唯物主义的生命哲学是一门讲述生命和生命体系(如人类社会、宇宙星系)发生发展过程的哲学,生命以其优势在竞争中存在和繁衍,提醒人们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和集体的优势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改造生活改造世界。 同时,生命哲学解释了大自然对人类的“讨伐”:人类在自己造就的环境中失去了生存优势,变的不适应,而在“优胜劣汰”中存在灭绝的危机。显然,人类也是生物,人类要在生物适宜的环境中才有生存优势。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基因水平更得以看透生命的本质,补充生命哲学观。生命竞争优势源于基因,基因的表达和遗传造就了生命个体的竞争本性。对于生命而言,竞争终归是不可避免的。缺少竞争优势的个体将被其他个体所挤压排斥,缺少竞争优势的种群也将被优势种群吞灭。竞争性在对于人类种群来说存在两个极端:个体欲望与集体道德,两者源于基因,在自然环境下均不可排除。欲望与道德的竞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 生命哲学,其核心思想是“竞争”,它总结的是生命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教导人们认识环境的“残酷”而通过改进自身去适应和改造世界,是理性而客观的唯物主义哲学。 编辑本段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狄尔泰简介 维廉海姆.狄尔泰(Wilhelm Dilthcy,1833—1911)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出生于莱茵省,早
维廉海姆.狄尔泰
年就读于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巴塞尔大学、基尔大学、柏林大学等大学的哲学教授,被当代一些西方哲学家誉为“德国现代哲学鼻祖”。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他就作为历史学家和艺术学家而开始其文学、哲学活动。后在叔本华等的意志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创立了生命哲学。狄尔泰的主要哲学著作有《精神科学引论》、《哲学的本质》、《精神科学中的历史世界结构》等。 生命是世界的本原 狄尔泰认为,传统哲学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并各执一端的观点是错误的,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单纯的物质,也不应是单纯的精神,而应该是把这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东西——生命。他说:生命,只有生命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狄尔泰认为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他解释说,生命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不是实体,而是一种不能用理性概念描述的活力,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永恒的冲动,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流动,是一种能动的创造力量。它既井然有序,又盲目不定;既有一定方向,又不能确定。他断言:生命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我的内省而体验得到的,人们对它心领神会。它表现出来就是知觉、思想、情感;再进而表现为语言、道德、哲学、法律、艺术、宗教、国家、社会制度以及历史等等。因而他认为,一切社会生活现象都是“生命”的客观化,整个人类社会正是靠着生命之流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他有时也把这种客观化的精神称为“客观精神”,认为这种客观精神不仅是自我精神的客观化,也是他人精神的客观化,体现了人的共性。他又把这种客观精神的世界称为“精神世界”。其实,这个精神世界也就是人类的社会、历史的世界。 不仅如此,狄尔泰还认为,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一切外在世界的存在物,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都是生命冲动的外化。所谓自然界不是别的,无非是生命冲动遇到障碍所确立起来的东西,它只是生命体现自身的工具。因此,万事万物都是生命冲动的外化或客观化。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 狄尔泰断言,哲学的研究与精神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相同,而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悖。作为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他反对当时西方盛行的实证主义所主张的要求一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科。其理由是:首先是研究对象不同,自然科学以外在的事物为对象,人文科学则以历史的、社会的现实,即人的活动为对象;其次是目的不同,自然科学是通过对物体的外在因果关系的认识,以把握固定不变的自然规律,人文科学则通过人的内心的体验或理解以领悟丰富多彩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再次是方法不同,自然科学的方法是接触或干预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人文科学的方法则是体验内心生命或精神的“解释学”的方法。在狄尔泰看来,孔德所首创的实证主义坚持自然科学是人类文化的典型,夸大了自然科学方法,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化,是对活生生的生命的抹杀,是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否定。 历史哲学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学说还体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研究方面。他所使用的“生命”一词指人类生活的整个范围,并从这个概念出发来研究历史问题,认为历史世界是历史研究的主题,而这个历史世界就是生命在时间里的延展。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就是在他的活动、他的态度、他对人与事的认识、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表现出的他的独具的特征。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又是无数交叉系统中的一个点,无数个人汇成生命之网络,聚成生命之巨流,而生命本身就在他们中间表现为社会的、历史的实在。因此,狄尔泰认为,正是存在着生命的经验和意义,历史才成为可能。 狄尔泰进而认为,在历史研究中,绝不能仅仅依靠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认识历史。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意义关系。所谓历史,就是关于在时间中人类所做的和所遭遇的一切,包括人创造的各种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它们的产生和影响作用等。历史的意义就在生命创造活动中,历史本身就是精神世界的产物。他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的客观化,才能洞察历史的本质。 狄尔泰还认为,要获得对历史的认识,必须通过一条与自然科学不同,而与其他人文科学相通的道路才是可能的,这就是理解。只有理解和解释才是贯穿整个人文科学的方法。而对理解和解释的研究,狄尔泰借用了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的概念,称为“解释学”。狄尔泰的历史哲学曾对20世纪初德国史学家们产生过深刻影响,他的精神科学方法论也成为当代解释学的思想渊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