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想学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该选哪个?
选计算机网络技术吧。
大专的专业选择要遵循的原则是:面向就业、尽可能细分领域的具体技术。
按照这一原则评判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话,前者属于面广啥都学的类型、而后者聚焦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实施/运维领域,因此后者是更为具体和细分的。
而从就业选择上看,实际上计算机应用技术所涉及的很多课程在当前阶段基本上属于“通识”的计算机类课程了,不去学校学自己摸一摸也能搞清楚,所以就业上的竞争优势不大。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即使是非常小微的企业也会有办公网络的设计运维等工作内容,对这一类人的需求是“刚需”,因此更受欢迎点。
另外需要说一句,大专院校很多有所谓的“订单班”,即和企业合作、为特定企业定向培养人的班。所以在选择大专院校时,无论是不是选这两个专业,都可以关注下这一信息,以提升就业率。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欢迎关注下我、欢迎评论!
怎么给学生通过网络上课?
作为布点法的研修者,有幸回答这个问题。布点法就是研究“知与不知转化的问题运动。”,那么“怎样给通过网络上课?”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上课”,网络上课和传统授课在课前备课、授课操作等方面基本上一样,但主要区别就是授课场景不同。因为场景不同,网络上课的教师除了做常规授课必须做的一切,还要学会怎样运用网络技术操作,如怎样在“钉钉直播”等网络平台是自如操作,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两点差别:1.网络授课的互动感觉不同,就如同视频聊天和人与人面对面聊天还是差别的,气场大不一样;2.网络上课的反馈性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及时,也缺少了传统课堂的气氛。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取向,可以通过实践慢慢探索一套适合网络教学的师生互动模式。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布点法怎样操作这种网路上课的。先介绍布点法课前的备课,然后再重点介绍布点法怎样操作上课。
布点法的备课与常规教学的备课的区别是同样“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但常规教学是教师课前对学生的知与不知的静态区分,不是指导学生对学习客体(上课内容)区分知与不知。而布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对教材和学生静态的区分,还要认真准思考对学生及学生与教材互动时的区分,随时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做适时适度适当地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在动态中指导学生的学习。
布点法的操作,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人为地划分为四步:区分、优化、转化、内化。前两步是形成问题,后两步是解决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区分知与不知。1.教师呈现学习内容或组织学生阅读所学内容,学生在识别层面上区分知与不知;2.教师提几个问题来促动学生继续加深阅读所学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层面上区分知与不知,进一步读通所学内容,以便读出问题来。经过这几个层次的阅读所学内容,基本上可以使学生区分出的知与不知发生实质性联系,具体地说就是大约能区分出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但还是不够精准,加上听课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读出的知与不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趋同优化出一个大家都有识的知与不知的知识网络,并且需要在板书出来,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教学的平台。这样教学就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优化知与不知。这个阶段,师生通过对话,把大家有共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统一到一起,用板书形式呈现出来,布点法叫做“布点图”,是布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之一,在此就简单提一下,有机会再详细阐述。有了这个师生共建共享的教学平台,教学就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转化知与不知。这个阶段的教学,布点法分三个层面进行。1.记忆层面:组织学生结合板书内容(布点图)重新阅读所学内容,以便扩大已知,缩小不知;2.理解层面:教师精讲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3.运用层面:让学生做各种配套练习,及时稳固所学,熟悉考点。通过三个层面教学,学生基本可以把不知转化为知。教学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内化知与不知。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真正内化知与不知,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或拓展练习来验证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是否能举一反三,变通应用。
最后可以和常规教学一样,布置作业。一来使所学形成固点;二来使学生形成新一轮学习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