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涛的个人成就

bdqnwqk9个月前问题15

项目:1.主持:燕山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已结题。2.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归纳逻辑的创新功能与应用及其认知基础研究”(05JZD0008)之子课题“归纳逻辑在人工智能及认知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题。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逻辑哲学最新成就研究”(03BZX043)。已结题。4.参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模态逻辑导论”。已结题。5.主持: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资助经费青年专项)课题“河北省高等院校批判性思维教育举措研究”(课题编号08020111)已结题。6.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可能世界视域下的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08JC720014)。已结题。7.主持: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辩证哲学核心范畴――“矛盾”理论研究”(青年课题、课题编号:200904001)。已结题8.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名称理论的重大问题与最新进展”(批准号HB2011QR79)。已结题。9.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批准号11FZX024)。已结题。10.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对克里普克语言哲学的系统性质疑和对一种新理论的建构”之子课题――“克里普克的认识论理论”(批准号11JJD720001)。已结题。11.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重点项目:“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争――回顾、批判与建构”(批准号:12AZX008)。12.主持: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3-2016)人选,项目编号:BR2-253。13.主持: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河北省高等院校本科生逻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GJXHZ2013-6)。获奖和称号:1.《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中国逻辑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科研奖三等奖(2008)(一等奖空缺)。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10年)。3.“当代西方名称理论的重大问题与最新进展”,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4.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2013年)。5.燕山大学首批“新锐工程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14年)。 专著信息1.《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约25万字。2.《克里普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约6万字。3.《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研究》,专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27万字。4.《证据与探究:走向认识论的重构》(Evidence and Inquiry: Towards Reconstruction in Epistemology,Susan Hacck著),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0万字。5.《心灵与世界》(Mind and World,John McDowell著),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0万字。6.《意向性:论心灵哲学》(Intentionality: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John. R. Searle著),独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5.9万字。7.《意识的奥秘》(The Mystery of Conciousness,John. R. Searle著),独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4万字。8.”可能世界视域中的意义理论与真理理论“,载《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4月),4万字。9.《意义、真理与可能世界》,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10月),35万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 10.《工具论》,亚里士多德原著,合译/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月),38.8万字。11.《证据与探究:认识论的一个实用主义重构》,第一译者/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40万字。教材:1.《人文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哲学分册逻辑学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约3万字。2.《逻辑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编写16万字/39万字。译文:1.《真理论纲要》(“Outline of A Theory of Truth”),载《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约2万字。2.《关于实在和真理,还有什么话要说吗?》(“Is There Still Anything to say About Reality and Truth”),载《意义、真理与行动:实用主义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约2万字。3.《作为反权威主义的实用主义》(“Pragmatism as Anti-Authoritarianism”),载《意义、真理与行动――实用主义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约1.5万字。并载《罗蒂文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4.《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Pragmatism, Relativism, and Irrationalism”),载《意义、真理与行――实用主义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约1.5万字。5.《实用逻辑的新领域》(“Frontiers of Practical Logic”),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约1.5万字。6.《美德与理性》(“Virtue and Reason”),载《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约1.3万字。7.《斯多亚残篇》(“Stoic Logic”),载《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约2.0万字。8.《假言三段论》(“The Hypothetical Syllogism”),载《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约1.8万字。9.《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定理》(“A Completeness Theorem in Modal Logic”),载《逻辑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约1.5万字。10..《哲学中的逻辑》(“Logic in Philosophy”),载《逻辑之门》(A Door to Logic: selected works by Johan van Benthem),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约2万字。11.《失范:反常环境下的学术道德》,第一译者,载《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5期,2万字。12.《自然主义视角下的信念:一个认识论者眼中的心灵哲学》,第一译者,载《哲学分析》,2013年第6期,1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3.》自然主义视角下的逻辑》(A Naturalistic Look at Logic),第一译者,载《世界哲学》,2015年第1期,2.5万字。 学术论文1.《从认知逻辑的观点看邓析“两可”思想》,《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约7千字。2.《“李约瑟问题”的深层解读――从逻辑的观点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约8千字。3.《可能世界与个体本质》,《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约8千字。4.《克里普克的逻辑悖论思想研究》,《哲学动态》(2004年逻辑学专辑),约1万字。5.《自然种类名称与严格性――克里普克名称理论的一个疑点》,《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期,约8千字。6.《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约1万字。7.《关于可能世界视域中的名称与本质问题――兼评中西学者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论争》,《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约8千字。8.《现代名称理论的对立与融合》,《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约8千字。9.《现代名称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作),《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约6千字。10. 《塞尔〈专名〉思想研究》,《哲学动态》(2006年逻辑学专辑),约8千字。11.《逻辑三大源头的一个共生现象――悖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载《因明新论》(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约7.5千字。12.《逻辑悖论与自我指称――兼评克里普克的逻辑悖论思想》,《燕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约8千字。13.《论逻辑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约8千字。14.《中华逻辑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记“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会议》”(一作),《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约5千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15.《高扬“逻先生”旗帜 振兴中华逻辑事业――“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述评》(一作),《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6月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约1.1万字。16.《克里普克论同一与专名的严格性》,《哲学研究》(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约8千字。17.《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约8千字。18.《2007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8年第2期,约4千字。19.《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约8.5千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20.《从分析的角度看意向性――塞尔《意向性》评介》,《逻辑学研究》2009年第1期,约4千字。21.《第八次中国逻辑大会综述》(一作),《哲学动态》2009年第3期,约5千字。22.《从逻辑史的角度看“认识逻辑学”》(“认识逻辑学”特邀笔谈之一),《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约5千字。 23.《克里普克的语言哲学》,《外语学刊》2009年第3期,约1万字。24.《批判性思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学术论坛》2009年第9期,约7千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25.《专名的严格性与指称的转移》,《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约8千字。26.《道德悖论的矛盾归属》,《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约1万字。27.《“信念之谜”及其意向性分析》,《学海》2010年第1期,约9千字。28.《克里普克的摹状词理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约9千字。29.《论作为认识论核心概念的“证成”――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及其解题功能评析》,《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约1万字。30.《克里普克跨界识别与跨界同一理论辨析》,《晋阳学刊》2011年第1期,约8千字。31.《辩证哲学视角下的本质主义学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1期,约9千字。32.《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11年第3期,约4千字。33.Kripke on Necessity and the Essence of Individual Objects, in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proceedings in the thi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King's College Pubulications, 2011.34.《先验偶然真理理论探究――论克里普克对康德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3期,约1万字。 35.《摹状词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克里普克论辖域概念》,《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9月),约1万字。36.《现代本质主义的逻辑基础与哲学意蕴》,《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2月),1万字。37.《专名的意向性理论探析》,《世界哲学》,2012年第4期(7月),约1万字。38.《“钱学森之问”的逻辑省思》,《人文杂志》,2013年第6期(6月),约8千字 。39.《以“逻先生”助推社会理性发展――评王习胜、张建军《逻辑的社会功能》》,《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9期(9月),约8千字,第250-256页。40.《逻辑悖论、意向报道与“信念之谜”》,《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1月),1万字。 41.《空专名、意向性与指称行动》,《哲学动态》2015年第2期(2月),9千字。42.《理性化与社会发展》,《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3月),6千字。43.《个体的识别与归类性属性》,《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2月),8千字。44.《KK论题与不确定知识――对威廉姆森反KK论证的质疑》,《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3期,9千字。 45.《从逻辑的观点看CDIO教学大纲》,《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7月),1万字。46.《 从哲学谜题到逻辑悖论――评《悖论研究》,《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9月),6千字。47.《从三元论的视角看单称否定存在语句的意义》,《福建论坛》2015年第12期(12月),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