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翻译西方社会学著作的人是。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后并入闽县,称为闽侯,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
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什么作品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凝聚着音乐家毕生心血的?
c小调第五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构建在四音的“命运动机”之上,作为整个交响曲的核心,“命运动机”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并加以变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
面在这个动机的衍生中展开,表达了作曲家在战胜了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痛苦绝望情绪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绝不能被它征服。”《命运交响曲》延续
了《英雄交响曲》中英雄的形象和革命战斗精神,将交响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峰。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尚未写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已开始动笔。
1807年《命运》完成并出版之前,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1803年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俄罗斯弦乐四重奏三部,贝多芬自己钟爱的唯一一部歌剧《菲黛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世界小提琴经典作品),C大调弥撒曲。等等。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皇皇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垂世之作。这是贝多芬留给全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