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金庸的冷知识?
金庸极爱传统文化,曾经痴迷围棋多年,但水平一直不高,多有败绩。
一次倪匡去金庸家溜达,见他正摆弄一方棋盘,于是就问多少钱买的。金庸犹豫片刻终于做了个“11”的手势,倪匡惊呼:“11万港币?”
先生再次犹豫,良久之后才不好意思地回答:“是美金。”
倪匡无语。?
人民币上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人民币上鲜为人知的秘密有很多,关于雕刻图案、印刷花纹、防伪标示等等说也说不完,现在就说一个更加不为人知的小知识:
你花了这么多年钱,知道人民币上有多少种字体吗?各种字体又有什么渊源?
明白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没想到,天天使用的人民币竟还有这么多秘密!
心细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由汉语(汉字与汉语拼音)、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壮语共5种字体书写的,其实人民币上的字体远不止这5种!
壹
人民币上的少数名族语言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四种少数名族语言是何时用在人民币上的。
人民币到目前为止一共发行了五套,第一套是在1948年发行的,而直到1951年首次发行蒙古包券和牧马券,人民币上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蒙古文。
同年10月维文也出现在了人民币上。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1955年开始发行的,这是我国首套完整的货币,这时的人民币上已经同时出现蒙、维、藏三种少数民族文字。
1953年苏联代为印刷的三元币上已经同时出现三种少数民族文字,上为汉文,下为蒙文,左为维文,右为藏文,艺术效果极佳。
这套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1955年正式发行,市场上流通9年以后收回,是我国唯一发行的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坊间称为“苏三币”,极为珍贵。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陆续发行,枣红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角券上首次出现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正是从这张票券开始,人民币上采用四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相对固定下来。右边由上至下分六行排列,依次为蒙、藏、维、壮文,其中藏文、维文各占两行位置,内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贰
这些少数名族语言简介
蒙古文最早是忽必烈聘请西藏喇嘛八思巴用藏文字母制定的,后又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重新制定,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行蒙文由29个字母组成。
藏文据载为7世纪图弥三世菩扎参照梵文字体创造的,其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都仅次于汉文,是今天藏族人民所通用的文字。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等,后改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族新文字方案,也就是说,第一套人民币上的维文与其它几套上的是不一样的。
壮文最早在南宋时出现,是由壮族祖先利用汉字的形、声、义及上下边旁构成的方块字,1957年国务院批准推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字母新文字方案。所以,我们在人民币上看到的壮文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壮文。
叁
人民币上字体的变化
那么,除了少数民族文字,汉字在人民币上有哪些应用,有无变化?
人民币上很有特色的“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是马文蔚先生书写,最早运用于第二套人民币上。
其字体风格由北魏张黑女(hè rǔ为避讳“玄烨”,“张玄”成了“张黑女”)碑的字体演化而成,视觉效果也是不要太出众。
既然第二套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张黑女碑风格,那第一套呢?小梦不会告诉你,第一套上的这几个字是由董必武题写,是楷书风格,其字笔势精悍、骨力遒劲,棒棒的。
第四套人民币之前,票面上的汉字都是繁体,到了第四套时,“中国人民银行”和面额的书写就改为了简体字。
当然,人民币的面额字体也有印刷宋和魏碑之别。
除了这些字体,票面上的汉字还有黑体,如正面老人家头像下的名字和背面的“年”字,当然,票面上还有背面印章造型的篆体。
除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汉字(魏碑、楷书、印刷宋以及黑体、篆体)外,人民币上还有英文、阿拉伯数字以及盲文等文字。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前几套的人民币上还有罗马数字呢!
这就是人民币上的所有语言文字和字体,是不是感觉自己平时花的钱都白瞎了?了解了这些,感觉手里捏的5毛钱更有分量了呢!
更多欢迎移步本人头条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