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知识??
吴门画派,亦称“吴门派”,是指明代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崛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它与明末出现的“松江画派”被后人合称为“吴派”。所谓“吴门”,是因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在古代曾建立过吴国,吴门乃旧时苏州的别称。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吴门是一个画家辈出的地区。据《吴门画史》记载,自晋至清,有名望的画家共有1220多人。尤其在明代,涌现出一大批蜚声画坛的名家,据清代徐沁《明画录》著录,计有150余人。“吴门四大家”(亦称“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是其中声誉最著者。 吴门画派以沈周和他的学生文徵明为领袖。吴门画派这一称谓是明代晚期著名书画家和艺术理论家松江画派领袖董其昌提出的,他在杜琼《南村别墅图册》题跋中曰:“沈恒吉学画于杜东原(琼),石田(沈周)先生之画传于恒吉,东原已接陶南村(宗仪),此吴门画派之岷源也。” 吴门画派作为历史上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经历了酝酿、兴起、繁盛和衰落几个阶段。明初至天顺年间(1368—1465)是该画派的滥觞期。这一阶段,苏州在经历了元末战乱之后,经济、文化虽未完全复苏,但作为江南的鱼米之乡和人文荟萃之地,这里仍是诗人、画家活动的中心。著名者有王绂、杜琼、刘珏、陈汝言、沈良琛、沈恒吉等人,被称为吴门画派的前驱。他们继承元代赵孟頫和“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的文人画的传统,并将文人画的衣钵,通过父子、师生、亲友关系的渠道,递接传授。由于他们的辛勤耕耘,终于在明代中期,使文人画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1567)是吴门画派的炽盛时期,也就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文嘉、陈淳、钱榖、陆治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画家活动的岁月,先后将近一百年。自嘉靖以后,虽然明四大家等大家的画风代有传人,且画家人数也不少,只是已缺少创造性,多囿于前人成法,气格渐趋卑弱,吴门画派至此而日见衰微。这一阶段持续了七八十年。 吴门画派的勃兴和它所取得的成就,既开启了明一代绘画的新风,又给了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和其他艺术流派的产生一样,吴门画派的出现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当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环境、风俗等有密切关联。在我国的明代时期,西方出现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正风起云涌,而中国封建社会也发生着急剧变革,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明代中叶的苏州地区,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兴盛,出现了“江南苏州买卖多,江南苏州消息通”的局面。苏州风景美,古迹多,也是文人集中的地区。这些人在政治上大都以退隐自鸣清高,在学养上大都是当时所谓名士,能诗善文。他们中常常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每每以书画自娱,即使自己不会画,对古玩字画也莫不喜爱。 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下形成起来的吴门画派是一个新的文人集团。他们注重自我品格的修养与完善,以清高的人格精神为师表;许多画家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的陶冶,具有丰茂英发的才情,在创作思想上,主张以画抒发胸臆,怡情养性;强调作品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表达;重视艺术形式的审美意味,形成了抒情娟秀的书画趣味,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书画风格。这些都是继承了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并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加以更新和发展的结果。浙派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戴进、吴伟、蓝瑛三位明代画家。是明初绘画派制之一。其代表人物戴进,上承南宋院体画家李唐、马远、夏娃等画风,善画山水,迹工人物、花卉。因戴进中浙江人,故称这一画派为“浙派”。吴伟亦工山水,为“浙派”的盟主,用笔雄健豪放,纵横自如。明末蓝瑛为浙派殿军,擅长画山水,花卉,初年秀润,晚年笔力苍劲,学者甚众。 明代前期,山水画以浙派为中心。从明初到嘉靖(朱厚璁)年间(1368一1566年),皇家不太喜欢元四大家的那种枯寂幽淡之作,很重视南宋院体画的严整苍劲的画法,大力提倡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特别是明孝宗(朱佑堂)更偏爱马、夏画派。于是以戴进为首的“浙派”随之兴起。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戴进初为银工,所造钗朵、人物、花鸟,精巧绝伦。原想以此手艺传于世,后见销售饰物者称为自已制作,遂愤然改习绘画。他早年已负盛名,宣德年中被荐入宫中,画院中画家在仁智殿呈画,第一幅画就是戴进的《秋江独钓图》,画一红袍人垂钓水边。原本画家敷红色最难,戴进独得古法,但为同道所嫉妒。待诏谢环乘机在宣宗面前挑剔说:“画虽好,但很鄙野。”宣宗问故,谢回答:“红品,官服色也,用以钓鱼,失大体矣。”宣宗点头称是,于是戴进被排挤。戴进在京不得志,回杭州,以卖画为生。后虽曾一度入宫,但主要艺术活动和影响是在民间。戴进的父亲戴景样是个画工,戴进的直接继承者有其子戴泉,女婿王世祥,弟子方钱、夏芷、夏葵等,形成浙派体系。 戴进绘画技艺比较全面,山水、人物、花卉都有所擅长,面貌也多具变化。他的山水画,取法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名家,兼用元人水墨法的传统。大幅山水画尤妙,境界开阔,使人有“凌虚御风,历览八极之兴。”画风 上以院体为主,画面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也有师法宋人的两种面貌,并兼有融合宋元 水墨画法为一体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一面。 《关山行旅图》 《渔父图四》《渔父图一》《渔父图二》《渔父图三》 戴进的人物画主要题材有神仙道释、历史故事、名人隐士、樵夫渔父等,所画神像的威仪,鬼怪的勇猛,衣纹的设色,均驾轻就熟。衣纹画法多用铁线兼兰叶描,时而蚕头鼠尾,行笔顿挫有力,有工笔和粗笔两种面貌。戴进的花卉、花果,也极俱精绝,有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种面貌,早年画风劲秀,工整的较多,到中、晚期笔墨趋于豪放,苍健挺拔,早年多用方笔,晚年多用圆劲婉转的笔法处理。 戴进喜作葡萄,以配钩勤竹,蟹瓜草,奇而甚。董其昌称“国朝画史以戴文进为大家”。 戴进:《仿燕文贵山水图》《达摩六代祖师图》《南屏雅集图》《洞天问道图》《溪堂诗思图》《墨松图》《春山积翠图》《葵石蛱蝶图》《松岩萧寺图》《夏山避暑图》《雪景山水图》清代,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四王)的画作受到皇帝的赏识,被誉为“正统”的山水画。他们是摹古派的代表。认为画山水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之后“四王”又分为清初娄东、虞山两大画派。 王时敏,娄东派的创始人。少年时与董其昌、陈继儒往来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字画,并受董其昌影响,致力于摹古,于黄公望追摹尤多。他笔下的作品干湿笔互用,墨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意境疏简。却因缺乏对自然的真切感受,作品多流于笔墨章法之变化,晚年时,以黄公望为宗。 王鉴,亦是“画中九友”成员。常与王时敏切磋画艺,与王时敏风格相近,是“娄东派”首领之一。其山水多仿古之作,专心于“元四家”,尤其崇奉董、巨,功力较王时敏深厚。其山水运笔沉着,用墨浓润,风格沉雄,亦擅青绿山水。晚年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作品,画山水多布景繁密,皴法细密,墨色层次丰富,风格苍莽。 王石谷,王鉴及王时敏弟子。王石谷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写,功力极为深厚,中年用笔细秀繁密,墨色浓润苍劲,晚年用笔遒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意境深远含蓄,也称“虞山派”。60岁时,被康熙召幸,主持绘制了堪称巨制的《南巡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幼承家学,随祖父学画,功力深厚,曾大量临摹黄公望、董其昌的作品,遂成风格。王原祁擅长山水,以笔力浑厚著称,干笔重墨,被认为“笔底金刚杵”,作品特点是:“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在“四王”中他是最见功底、也是最有个性的画家。
就是艺术欣赏课的要求吧,你可以多寻找些。赠你句话:意在似与不似之间;太像了就是盗名,太不像了就是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