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三大难题为何称为难题?
中西哲学及文化汇通是当今思想界思考与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代以来
,无数先哲已在中西哲学及文化的比较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许多
有重要价值的见解,如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说过:“西文化
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
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张君劢先生
在《民族复兴的学术基础》中说过:“以孔孟以来之学术与西方近代科学相对
照,则吾国重人生,重道德,重内在之心;西方重自然,重知识,重外在之象
,因此出发点之不同,亦即中西文化之所以叛然各别。”方东美先生在《哲学
三慧》中说:“希腊人以实智照理,起如实慧,欧洲人以方便应机,生方便慧
,形之于业力又称方便巧。中国人以妙性知化,依如实慧,运方便巧,成平等
慧。……希腊如实慧演为契理文化,要在援理证真。欧洲方便巧演为尚能文化
,要在驰情入幻。中国平等慧演为妙性文化,要在挈幻归真。”等等。为中西
哲学及文化汇通奠定了学理基础。今天,要真正做到中西哲学及文化的汇通,
首先必须考虑消融中西哲学及文化的这些差异,然后加以建构。在此过程中,
无论是中学以融化佛学的精神统合西学,还是西学以强大的科技文化优势包容
中学,都必然面对三大难题,这就是:⒈本体如何融通?⒉知识如何构建?⒊
价值如何整合?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本体融通问题
西方哲学中研究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本体论与中国哲学中研究的天地万
事万物根基的本根论究竟有多少异同?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问题可望通过
比较哲学研究获得解决,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中、西本体范畴的理
解和认识。
在西方哲学中,存在、逻各斯、理念、数、物质、精神、客观知识等都曾
充分当过本体范畴;而在中国哲学中,道、天、本、气、理、心、太极等都作
过本体(本根)范畴。弄清这些范畴的含义演变和相互关系是中西哲学汇通的
基础,因为只有当明了这些范畴的异同及融通途径后,作为汇通中西哲学本底
的新的本体论才能得以建立。对此,成中英教授倡导的“本体诠释学”是一条
重要途径①。
当本体范畴融通后,一种真正汇通中西的新的哲学本体论可能建立。此后
,人们必将对“数是万物的本原”、“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存在就
是被感知”、“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人合一”、“心外无物”等古老哲学
命题作出新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使哲学在继承中发展以适应现代世界文明。
二、知识构建问题
任何一种哲学,都应能说明已有的知识并能预示知识的发展,这一方面是
对已有知识进行组织、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知识作出洞悉,新的中西汇通的哲学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令当代人信服,哲学也才能重现智慧之光。
在知识构建中,必须注意中、西知识传统的不同,西方重系统、重分析的
认知方法与中国重直觉、重悟性的认知方法的差异客观存在。虽然西方以数、
理、化、生、地、天、农、工、商、文、史、哲等作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已被普
遍习用,但中国传统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中仍在发挥作用,如中医药。不过近
代以来,西方知识已以强大的文化优势席卷全球,中国传统知识文化处于明显
劣势②,尤其是科技与经济方面。
鉴于这一状况,新的哲学必须能涵容中西知识,尤其是对中国文化中较弱
的现代科技与经济知识应能充分包容,并对未来人类知识的发展有全面的方向
性认识。能否恰当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构建新知识,是中西汇通哲学能否成功
的关键之一。
此外,中西哲学及文化汇通中涉及的另一知识论问题是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问题。如果当代哲学家不能象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那样引导创建新知识而
只能跟在科学家后面作解释,那么哲学的衰落将不可避免,知识哲学问题只好
让有思想、有良知的科学家去业余思考。实际上,哲学是不能用具体科学取代
的,哲学面对的形上问题也是科学无能为力的,科学解决的是实际问题,而哲
学解决的是思维问题,科学创造操作知识,而哲学创造永恒智慧。科学与哲学
应在当今文明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价值整合问题
价值观问题,既是道德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的核心问题。由于中、
西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价值整合问题大约是中西哲学及文化汇通中最大的难题。
难就难在中、西方价值系统的差异是如此强烈:在中国,传统价值观认为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高尚的、应当的;而在西方,保护个人利益、维护
私有则是立法原则。中国价值观重名重义;西方价值观重财重利。西方人崇尚
自我奋斗,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人畏权势重关系的观念却根深蒂固。
等等。由此导致的社会伦理和行为规范是截不同的。
不过,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输入,西方价值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中国传统价值观正在瓦解变迁,未来的价值观将以什么为标准,是值得研究
的。
新的价值系统首先应当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以基本人权人人平等、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为原则,树立对善恶、美丑、好坏的判别标准,兼顾个人利益与集
体利益,平衡义、利关系,给人心以安定,让民愿有归宿,或以道德培育、或
以宗教规范,最终整合成真正适应当今中西文明交融的价值观。
总的来看,可以预期的是:中西哲学及文化真正汇通后建立的一种新型哲
学及文化不会是“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型,只能是“中西共体、西中合
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