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bdqnwqk9个月前学者13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我还了解到原始人一开始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到后来才发明了用火。我还了解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称赞的好宰相狄仁杰;为世界医学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明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大贪官和砷;大发明家祖冲之;女皇帝武则天;发明了地动仪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姜太公钓鱼;尧舜让位;大禹治水;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等等。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千年历史,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我想,我们读者正是抱着这样的深厚感情,喜爱这本书的。

对中国古代名人解析课的感想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相反相成,对立造成和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哲学家、雅典人,出身于奴隶主贵族,苏格拉底的门徒及主要继承者。政治上是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
柏拉图的名言:
“人的理性,决不引用任何感性事例而只引用理念,从一个理念到另一个理念,并且归结到理念。”
主要著作:
《斐多篇》、《会饮篇》、《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理想国》等。
(二)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以战克战,以刑克刑。”——商鞅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名家。
(三)正确对待逆境
“我粉碎每一个障碍。”——巴尔扎克(法)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英)
贝多芬,这位为我们留下诸多不朽乐章的音乐大师,一生中经历了多少艰难不幸!?他17岁失去母亲,此后家庭生活的沉重担子落在了他的肩上。苦难的生活,常常使他累得喘不上气来。30岁时他又不幸患了重病,双耳失聪。可是这位生活的强者,并没有向困难屈服,他在逆境中宁折不屈,用他那绝妙无比的艺术之笔继续为人类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乐曲。他向世人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厄运”的确有时和“奇迹”相连,出身穷苦的铁匠家庭,从未受过正规教育,13岁上街卖报的法拉第,却为人类打开了电能宝库大门;英国乡村医生琴纳,经历了千幸万苦,才发现可以通过种牛痘来预防天花,但这一发现却遭到英国皇家协会的拒绝承认,琴纳不被厄运折服,硬是自费出版了接种牛痘的论文,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出身贫苦;10岁开始上街卖报,14岁当童工,他勤奋创作,却连连遭到退稿 ,房间内退稿摞起来,居然有5英尺高。他第一篇小说发表时,身上竟无一分钱,只有站在报摊前白白地望着刊有自己小说的杂志,然而他没有被贫困、挫折击倒,他一生只活了40岁,却为我们留下了近50部作品。
(五)中西方辩证法方法为什么会有差异
……中西方哲学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希腊学术与中国先秦学术之间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重大差异所致。也就是说,哲学起源就有根本性的不同。
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述及指出:“亚里斯多德说,只有在一切必需的东西都具备以后……人们才开始谈哲学。他又说,埃及祭司的闲暇,是数学这门科学的开始。……在这种思维中,那推动着民族和个人生活的利益沉默了。”(《列宁全集》第38卷,第86页
考查亚里斯多德新著《形而上学》,亚氏原文是: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于一些较大的问题,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奇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想摆脱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的。”(《形而上学》中译本,第5页)
我们知道,先秦哲学起源于上古流传下来的“六经”,即汉代人所谓“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易经》是巫书,《春秋》是史书。《尚书》是上古政典的汇编。至于《礼经》、《乐经》、《诗经》则与周代礼制即伦理仅制教育化有直接关系。《汉收•礼乐志》说,“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惰性、节万事者也。”由此即可见,礼乐人伦神明之用,乃是中国哲学的起源。
我们有了以上分析,再来看看作为哲学思想方法之一的辩证法在中西方究竟存在什么差异。
我们知道,中西方辩证方法都关心事物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中的联系,都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但比较而言,西方式辩证法更多地侧重世界观,中国式辩证法更多侧重方法论;西方式辩证法更多地通过问题体现出来,如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趋势(“怎么样”)中国式辩证法更多地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直接关注“怎么办”,如孙子兵法的战争辩证法,老子的人生辩证法,韩非法的政治辩证法,等等。……显然,中国古老的辩证法思想比那些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更接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函。
在中国、辩证法方法的地位和作用远比西方要明显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