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古代的格物致知没发展成科学?

bdqnwqk9个月前问题16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

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文中提及“格物致知”,但没作出任何解释,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家学者,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说法,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啦。

《现代汉语词典》把格物致知解释为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德)。这应该算是一种解释,这应该和先贤有共通之处。

其二,不过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却有另一种解释,不能太多占有物欲物利,让自己有太多的良知。

其三而本题目中(有人)说古代的格物致知没发展成为科学,他们的理解可能是把格物解释为探究物的物理原理,从而得出一定推论的意思吧,从而没发展为科学,这是求真的态度,符合现代的自然学科。中学与西学的差别在于,中学重求善,西学重求真,多多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