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最伟大的人,老子思想到底伟大在哪里?

bdqnwqk9个月前学者9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是留给中华民族之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道德经之文中,有两千多年前古人对事物的高超的辨证见解和思维;大到对帝王治世,微及百姓衣食和天地阴阳自然运行,都有着高妙的比喻和精约的论述;对人生、世界、社会涵盖着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之精僻的见解和思维辨证,道德经句句高妙,章章精彩,老子的思想充满着朴素的智慧和先进的辨证哲理,而启人思维并发人联想,其道德经中之名言也是广传千年,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毛;九层……,如:道法自然,等等名句历代广泛流传而经久不衰,令后世学人叹佩敬仰不已。在此我谨摘录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之数语,与大家同飨共勉: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道德经》主要表明了哪几个主要思想主张?

窃以为《道德经》的主张非常简单:道是自然运行规律、德是人类要遵循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人类则自食恶果。比如:物质与思想背道而施,所造成的后果就会反映在社会矛盾中……

怎样理解老子的三宝?

感谢和大家分享。

若仅仅从字面去体悟,那最后只能走向片面。

老子的《道德经》,于常人而言,几乎不能透彻解读。本篇为大家的思考分享思路。

《道德经》第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题目中所问的“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对《道德经》的理解,必须要以“道”为核心。大道虽无形,但化为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对题目理解的思路和方向,具体怎么解读呢?

“慈”和“勇”,“俭”与“广”、“先”与“后”,都是阴阳之辨,就是老子对大道作出三个层面(个人、社会、天下)的具体描述。

“慈”和“勇”,阴阳互系“慈”,内心仁慈、善良的人,能够感受到自己与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能激荡起一种使命感,感受到道德是永恒的主题,明白人生乃至人类发展的方向,人们无所畏惧,才是“勇”。若舍阴而取阳,则至刚易折。

“俭”与“广”,阴阳互系《管子》,黄老学说之集大成者。强调,无限人类欲望与有限自然资源之间是矛盾的。“俭”,我理解为《管子》的“为均平”,同老子的“为无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意思呢?

“俭”,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国家内外之间的动态平衡,是让富起来的人不至骄横、贫下去的人不至潦倒。“俭”,不等于消灭,反而强调在于满足调养人的欲望,要在欲望和资源之间寻求平衡。“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宁、富足。

“先”与“后”,阴阳互系此处“先”与“后”,可以理解为道德。“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以道德为准则,绝不把个人的价值置于整个人类的价值之上。换句话说,也就是绝不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老子认为,“慈”是个人勇敢无畏的基础和支撑;“俭”是国家统一之后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先”是人类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的道德原则。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国人孜孜以求,民族生生不息,人类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