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和二程的理学对人思想的危害有哪些?
朱熹、程颐、程颢皆为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理学源于儒学,是将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所以提出了以“仁”为最高修身境界的许多主张,其中“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等,带有封建时代烙印的观点,深深禁锢和危害了人们的思想。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时期,一直为官方所推崇。“存天理灭人欲”即剔除言行中与“仁”背道而驰的观点和认识,以修心达仁为最高境界,积极宣扬儒家思想,为巩固封建政权服务。
因其思想源于儒家学说,所以儒家所尊崇的“节”被理学发展到顶峰,特别是“三纲五常”、节义之事,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束缚和禁锢了一代又一代妇女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权利。
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其许多观点在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提高统治者自身修养等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而对其中的封建糟粕应予以果断剔除,所以应客观的认识古人的学术思想。
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1130—1200),也称“朱子”,他集学者和思想家于一身,他学识渊博,为《四书》作注,是为了不起的大学者。他思想精深,是一流的哲学家,理学系统在朱熹这里达到顶峰,此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
之所以说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吸收总结了前人理学的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1 “理”
朱熹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比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都是其理。
某物是其理的具体实例,若没有如此之理,便不可能有如此之物(类似柏拉图的形式和质料)。
程颐认为,理是永恒,有某物,必有某理,朱熹把程颐关于“理”的学说,讲得更清楚。
2 太极
朱熹说“事事物物,皆有个极,是道理极至。……总天地之理,便是太极”。每事每物都有理,理使这类事物成为它应该成为的事物,至于宇宙的全体,也有个终极标准,它是最高的,它是万物之理的最高概括,叫做太极。
朱熹的这种思想认识来自周敦颐和邵雍,他们俩个最早讲由《易经》发展而来的宇宙发生论。
3 气
朱熹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行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这个具体的物质世界,必须有“气”,并在“气”上加个“理”的模式才能成为具体的物质世界。
在此之前,张载的宇宙发生论里特别强调“气”,气聚形成具体的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朱熹在张载“气”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4 心,性
朱熹赞同程颐“性即理也”的说法,“此理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
所谓“气质之性”指在个人气禀中发现的实际禀受之性,如柏拉图说,它力求合乎理想,但是总不相和,不能达到理想。而固有的普遍形式的理,朱熹称为“天地之性”。
张载已经做出这种区别,程颐,朱熹继续坚持这种说法。
5 精神修养方法
朱熹认为,人人,其实物物都有一个完整的太极,太极就是万物之理的全体,所以这些理在我们内部,只是由于我们的气禀所累,这些理未能明白现实出来。
能使太极显示出来,朱熹继承了程颐的学说,一是“致知”(格物致知),二是用敬(来自佛教用静)。程颐说“涵养须总敬,进学在致知”!
我们可以看到,朱熹的“理”,“气”,“太极”“心,性”,“个人修养方法”等理论都有前人,比如张载,邵雍,程颐等为其铺垫,朱熹总结前人学说,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和精深的思辨,又有所发挥总结,所以朱熹成了理学系统的集大成者,理学在朱熹这里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