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品生产为例,如何减少和降低食品安全危害
1、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从严要求,约束企业保障食品的合格,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2、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者与销售者必须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严格立法,加大加重对生产者与销售者的惩罚力度,严格刑法处置程度,抄没非法收入和加大处罚力度,用法律来强化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3、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各部门应该互相协作,层层落实,并应该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行政执法的结果应该向人民群众公开。
4、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制,减轻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5、建立安全教育宣传体系,让作为食品安全的终端受众的消费者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供参考。
本人岗位,谈谈在工作中如何抓好食品安全?
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县级已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要加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牌子,主要负责人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食品药品监管已下放乡镇(街道办)政府管理、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要加挂食品药品监管所牌子,乡镇(街道办)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分管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所)工作,专门从事食品药品监管的人员数量要按照辖区人口万分之三的要求足额配备到位。
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强化协调配合。结合机构改革,整合原工商、食药、质监、卫生等部门及食品安全委员会职责,将食品安全链条上的生产、流通和餐饮三个重要环节一体纳入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从体制上解决了以往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推诿卸责等问题。并进一步强化农牧、城管、公安、环保等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在初级食用农产品、畜禽定点屠宰、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媒体宣传、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等方面强化监管,消除“盲区”、扫掉“盲点”,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推行网格监管,落实工作责任。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为目标,建设“全面覆盖、职责明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逐步建立完善“监管责任网格化、监管执法痕迹化、层级管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不断下移监管重心,提升监管实效。进一步明确层级监管网格和相关工作人员监管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网络相连的监管系统,将所有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纳入监管范围,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三是组建检验检测中心,优化监管资源配置。针对全市有限的检验检测机构零星分散、有限资源效用发挥不足且重复建设浪费的现状,积极推进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组建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体系,实现检验检测设备、人员、技术共享,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为食品药品打假治劣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抓好重点工作,强化日常监管。继续深入开展校园周边及食堂、农村食品市场、牛羊肉市场、清真食品市场等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提升重点领域食品安全水平。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区、乡镇和单位创建,以创促治,抓好“餐桌污染”整治,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明厨亮灶”工作,以中小型餐馆、学校食堂为重点,通过“视频厨房”、“透明厨房”、“网络厨房”等形式,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的公众监督。
五是探索集中加工,实施统一监管。积极探索引导食品企业和小作坊进行集中加工,采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园”、“小食品生产加工区”、“食品小作坊加工园”等形式,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集中加工、集中监管、集中检测、统一配送一体化模式,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帮扶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取证转型,逐步解决食品小作坊无序加工、管理难到位和安全隐患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