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音乐 戏曲文化
给朋友推荐一本日本人写的《日本音乐史》小书,作者伊庭孝,才190页,读读应很有得的了。我把它上传在我资料处,朋友可去下载了来看。
下载地址:
浅谈寿险产品的销售风险
【论文关键词】:道德风险 价格竞争风险 巨灾风险
【论文摘要】:寿险公司在经营寿险产品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来自于各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文章以寿险公司销售产品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为立足点,将其在销售产品环节面临的风险归纳为两大类,财务 浅谈新准则下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即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
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大类风险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以期能够提高寿险公司在这一环节规避风险的能力。
寿险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主要面临两类风险:道德风险和非道德风险。其中道德风险主要是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都有相当的难度,而这些风险的产生对寿险公司的产品销售和公司形象、信誉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非道德风险主要与寿险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关,这些环境的不断变化给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寿险公司必须提高对这些风险的重视程度。
一、 营销中的道德风险
寿险公司在营销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司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
寿险公司在进行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仅面临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同样也面临着公司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
一方面,公司人员往往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保险费,或者在进行保险承保时,表面上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和保险费率填写保单,但在私下对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做出完垒背离保险合同的附加条件,给寿险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和信誉损失。另一方面,公司内部人员在进行承保时,为了获取更多的保单而进行违规操作也会造成大量的保单纠纷。
(二)保险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现行的高佣金制度加剧了营销人员的短期行为 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取高额的佣金。在为寿险公司进行产品营销时,不遵守保险代理人的职业道德,使寿险公司面临多种多样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
1、欺骗投保人。
如向投保人虚假承诺寿险公司的责任,或者擅自扩大保险责任,以骗取投保人的信任;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或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在进行分红型保险产品营销时,故意向投保人夸大保单的分红功能而忽视其保障功能,以诱导投保人投保等。
2、欺骗保险人。为了能使一些潜在风险较大的被保险人顺利投保,保险代理人往往与投保人勾结,共同向保险人隐瞒重要事实,致使保险人做出承保的决定,从而使保险人面临较大的风险。
(三)投保人 (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产生道德风险的前提条件。
投保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投保时的逆向选择和投保后的道德风险。
授保人 (被保险人)在投保后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反保证义务。保险法上明确规定,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应当向保险人做出对某一事情作为或不作为的保证,或者对某种事态做出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
但投保人在投保以后,为了获得保险赔偿,往往故意违反保证义务。例如,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投保人应该履行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义务,但投保人故意不履行该义务而任由损失的扩大。 ,论文范文;
2、不履行及时告知的义务。保险珐规定,投保人在投保时或发生保险事故以后,都应及时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投保人应该及时通知保险人,并有保护事故现场的责任,以便保险人对事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做出是否履行保险责任或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保险责任。但有时投保人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在保险事故发生以后,不及时通知保险人,或者通知保险人以后,并不说明全部事实或事实的真实情况,以让保险人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3、为了牟取巨额赔偿而人为制造事故。在寿险营销中,投保人为牟取巨额赔偿而故意人为制造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故意杀害被保险人。
二、非道德风险
(一)营销中的竞争风险
寿险公司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竞争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正常的竞争风险,另一类是非正常的竞争风险。
另外,营销中的价格竞争也使得寿险公司的产品销售面临严重的风险。
1、正常的竞争风险。这类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寿险公司竞争不力而被迫减少市场分额,丧失发展机会,致使寿险公司不能发展壮大的风险。如寿险公司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市场定位不准确、新产品开发滞后、技术创新缓慢、公司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都可能使寿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非正常的竞争风险。非正常的竞争风险主要是指某些寿险公司采取不规范的、恶性的竞争行为给其他的寿险公司带来的风险。这种现象在不规范的保险市场上尤为明显。例如,某些寿险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分额,不惜降低或变相降低保险费率,大幅度提高保险代理人的佣金·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向别的寿险公司挖掘人才I盗窃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等。
3、价格竞争风险。价格竞争风险是指由于别的寿险公司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分额,赢得更多的客户采取不同价格竞争策略而给自己带来风险。为了分析价格竞争给寿险公司带来的风险,我们运用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加以说明。
根据图1,结合纳什均衡分析,可以知道,论文 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8,8)是这两个嫌疑犯的一组纳什均衡解,即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坦白都是他们的最优选择,结果是各判刑8年。如果把这一模型引入到寿险公司的价格竞争上来,可以得出如图2形式的矩阵。
假设现在两家寿险公司在价格竞争方面有降价和保持价格不变两种选择 (涨价的情形在此不做考虑)。这个矩阵说明两家寿脸公司同时选择降价是他们的一组纳什均衡解,即双方的占优战略均衡,但结果却是使得双方的利润都减少。因此,都不降价对双方都有好处,但在实际的价格竞争中,为了保持和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每一家寿险公司都会以降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的客户,结果是不仅没有扩大市场份额,反而使自己获得的利润减少了,所以价格竞争给寿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了风险。
(二)承保标的数量不足风险
寿险产品的价格 (即费率)是通过大数法则计算出来的,因此这一价格使寿险公司能够获得预期利润的前提也必须是有大量符合条件的承保标的存在。但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寿险公司可能面临这样的情况,即由于对客户心理预期估计不足,或者对市场潜力挖掘程度不够,或者遭受到其他寿险公司同类产品的强烈冲击,使得寿险公司所获得的客户并没有达到其所期望的“大数”。
因此,该类产品的出售不仅没能使得寿险公司获得预期的利润,反而有可能因该类产品的出售使得寿险公司给付的风险增加,甚至导致寿险公司的亏损,发表论文 专做全款房、分期房、成本价已购公房抵押贷款、经济适用房。
(三)巨灾风险
当寿险公司承保的保险标的因遇到巨灾而使大量的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寿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将大大增加,甚至破产。
例如,2005年7月26日,印度遭受暴雨袭击并导致多处洪水和塌方灾害,造成至少786人死亡,寿险公司理赔金额高达2OOTL卢比。自8fl进入汛期后,飓风、龙卷风频频袭击欧亚大陆。飓风“卡特里娜”到佛罗里达州 路易斯安娜州、阿拉巴马州、新奥尔良州,保险损失高达300美元。
据惠誉评级称,“卡特里娜”成为自,论文写作。9 11”恐怖主义袭击以来,寿险公司损失最严重的单起事件 。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风险都会给寿险公司产品的销售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对于任何一家寿险公司来说,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并不断提高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并寻求合理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晓林,黄虹.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2]路琴,马颖.保险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
[3]吴婷.我国寿险企业经营的风险及防范对策.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秦沁霞.浅谈我国人寿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发展.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21卷.。
【介绍】日本雅乐
01胡饮酒破
02回盏乐
03鸟急
04陪胪
05平调调子
06双调调子
07越天乐
关于日本的古代音乐,没有多少考证。在最古老的文献《古事记》中,关于古代音乐的记述,大多与传说有关。从古代遗迹的发掘中,也几乎没有得到能证实有关当时情况的资料,因此,难于想象几千年前的古代音乐的状况,但根据记载,神乐可能是最古老的音乐。
《古事记》中所记的《天之岩屋》的神话,的确是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天照大神,由于素戋鸣尊的恶作剧,一气之下藏身到天之岩屋中,于是,世上突然成为一片黑暗。众神相聚,商量出对策,由于钿女命在岩屋前跳舞,众神伴唱,开始了热闹的神乐。天照大神对陌生的声音感到奇怪,稍稍推开了岩屋的石门向外观看,这时,天手力男命趁机将天大神拉出岩屋。
这时,在神武天皇元年,举行加美真手命的安魂祭典时,使猿女君演出神乐,从此便成为惯例以至于今。自此以后,在宫廷中及神宫、神社的仪式和祭典中,开始使用神乐。因此神乐本应该按原始的形式流传下来,但是,因为从最初就没有正确的记谱法,以致在长时期的历史演变中,有失传者也有变形者,各地方和各神社的神乐,在内容上便出现了多少有所不同的情况。
一般说来,神乐由人长,神乐人及歌人组成。在日本流传的古乐之一是雅乐。这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其中以三韩乐传入最早,大约是在一千五百年前。日本的雅乐本来是输入的外来音乐,但中国的雅乐早已绝迹,朝鲜的雅乐经过长久年代也已变形,与此相反,唯独日本在宫廷及神宫中,保存下了当时整理成为日本式的雅乐,而且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昔, 是很有以的。
雅乐虽然饮食声乐,但以器乐为主。由于乐是和宫廷有关的音乐,因此不许在民间演奏。其传授方式也以一子相传为原则,并有严格的规定,即使是亲生子嗣,也必须获得正式的传授凭证,并在证人面前立下誓约书方能继承,因此其曲目也是秘传的。
雅乐的“雅”实际上代表了整个日本邦乐的精神境界,这在一定的意义上十分类似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中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归纳起来有“和、敬、清、寂”四个范畴。
日本邦乐同样追求这种感官的美与精神的美相融合的境界。
“和”指“调和、平和”等,即与自然保持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谐和关系,这也正是自称为“大和民族”的日本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所以其音乐表现出平和、中庸、自然的特点。音乐不重对立的矛盾冲突,很少戏剧冲突。
“敬”就是“礼”,这是受到了中国儒家“礼乐思想”和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的结果,他们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日本音乐中规矩的表演,一板一眼的程式化套路正是“敬”的表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伦理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清”则是“清洁”,指“心的清洁”,纯净的音乐可以洗涤、净化人的心灵。
所以其音乐中音阶结构简洁,多为5声音阶,旋律质朴、少装饰,多使用单一的音色,非和声性的音乐;
“寂”意“寂静”,它包含着清寂、暗淡、和简朴等涵义,与禅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日本音乐总给人以“静”的感觉,以“静心”来“净心”。音乐速度大多比较慢,散板节奏多,即使是有律动的节奏,也比较简朴。
另还有漫天飞沙大老的资料,包括一些图片。
。
第六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网站 作者:孙宁宁 来源: 发布时间:2005-9-23 16:21:48
2005年9月15日至17日,第六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本次会议的出席者共五十余人,分别来自日本东京、冲绳、京都、冈山、清水、广岛和中国北京、上海、武汉、福州、郑州和长沙等地。会议期间,有三十余位代表宣讲了学术论文。
本次论文可分为三大类别,一为日本音乐的研究(包括乐器考源、乐律、音乐审美、作品分析、人物研究等),二为中国音乐的研究(包括俗曲考源、译谱争议、人物研究等),三为中日音乐文化的比较及在两国音乐交流方面的研究(包括乐律调、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交流方式等)。
一、日本音乐的研究
浦生乡昭《外国人对早期三味线的记录》,汇集了早期葡萄牙语、英语、法语等外文文献中对于三味线的记载,从这一角度探查三味线的历史踪迹。?V原康子《近代日本的律旋・吕旋》从明治前期至近代的音乐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入手,对律旋、吕旋的成立及其对此后音阶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原正幸认为《源氏物语》的“听觉世界”体现出了日本传统的以与自然相谐为理想状态的音乐审美观。上参乡祐康对宫城道雄的筝曲《春之海》作了详细研究,重点论述了该作品筝演奏中的“弦顺”(即按弦的次序及音阶的音列顺序进行演奏)的创作手法。渡边未帆的《武满彻研究》论述了武满彻的五声音阶运用及三位重要人物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
新堀欢乃《密严流咏歌的成立》,对佛教密严流的传教活动进行了考察,剖析了咏歌的构成、性质,并认为咏歌的传承与教团的传教活动密切相关。王耀华《岸边成雄先生的音乐学研究》,认为岸边先生的成就并不止于其宏著本身,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科建设和方法论方面的贡献。
充分肯定了岸边先生的功绩和贡献。
陈应时《论林谦三敦煌乐谱研究的得和失》是一篇研究入微、论据有力的文章,是为会议的一大亮点。文章首先肯定了林谦三先生敦煌乐谱研究奠基者的地位,认为林谦三先生在敦煌乐谱研究上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五点。一为最早确定敦煌乐谱为琵琶谱;二为释“口”号为太鼓拍子、释“・”号为小拍子;三为确立了敦煌乐谱三组琵琶曲的琵琶定弦;四为首创用敦煌乐谱的同名曲来检验琵琶定弦的正确与否;五为首创以敦煌卷中的同名之词配同名之曲。
但同时指出,他在早期《琵琶古谱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号为小拍子的结论是正确的,而后来林谦三先生对此进行了否定,此为先生的失误所在。这一失误直接导致三个后果。一为看不到敦煌乐谱中沈括所说“一掣减一字”的“掣拍”之存在;二为找不到敦煌乐谱同名曲中的相同旋律;三为分不清乐曲中的句逗、骨干音、加花音和分解和弦音。
陈应时老师以“掣拍”译谱,实现了两首《伊州》的旋律重合,有力地证明了《梦溪笔谈》“一掣减一字”的正确性。文章的宣读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录像来辅助解说,既形象、生动又简明、清晰,给中外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国音乐的研究
徐元勇《〈小慧集〉之“小调谱”研究》,对明清俗曲中的重要曲集《小慧集》中的“小调谱”进行了研究,重点考究了其中的七首作品,进行了源头考证。
喻意志《吟诵调研究浅说》,在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与南江镇的八位“礼生”的求学经历、吟诵调的教授和运用等情况进行了论述。廖玉麟《曲传千秋 名留万代》,对刘天华及其二胡作品作了系统研究,具体包括作品题材、创作手法、演奏技术、时代意义和精神体现等。
三、中日音乐文化的比较及在两国音乐交流方面的研究
赵维平《古代日本对中国乐人制度的接纳及其变迁》,通过大量的史料调查,对音声人、乐户的概念和涵义做了考证,对两国的乐人制度进行了对比,从而对日本接纳中国乐人制度呈现的特点和原因做了详细阐述。
孙晓晖《论唐代“月令”的属性及其影响》,通过历史文献的考证,阐述“乐令”的内容,认为它是国家仪式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日本“雅乐寮”制度的参照模版。周耘《武汉“樱花杯声乐比赛”及“樱花音乐会”的历史意义》,认为现在武汉的这一音乐活动突破了历史以来中日音乐交流单向化的局限,对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为两国友好事业做出贡献。
杨长安《当代中国二胡在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中的发展前景》认为二胡在两国音乐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相信二胡将朝着成为日本民族乐器的方向发展。符丽琴《从中日筝流派的比较看两国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接受态势》,对比了两国筝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并从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日本的盲人音乐家及家园制度对流派传承的影响、中国儒家思想的日本化及对筝乐流派传承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两国筝流派不同历史变迁的深层原因。
孙宁宁《中日学者的三弦史说歧义及其思考》,以两国学者有关三弦历史的大量著述为研究对象,认为中日学者在三弦历史追述上有着极大区别,分别从研究视域、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提出应将两国学者的研究优势相结合,而非局限于单一的研究方法。
刘富林《组舞、能、中国戏曲之比较》,从三种体裁中各取一例进行比照研究,探求组舞与中国戏曲之间的联系。马达、陈雅先《中日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若干问题的比较》、张兆颖《中日两校地方特色传统音乐本科教育浅析》、王州《世界民族音乐的课程资源》、伊野义博《以语言为基础的小学音乐教育计划》、影山建树《日本的竖笛教育与全日本竖笛教育研究会小史》等论文从多角度对中日音乐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此外,金城厚的《民歌旋律类似性的计算机处理》介绍了他与另外几位专家合作开发的“歌词音列法”软件,可将复杂的旋律类似性经由计算机计算得出精确明了的显示,可谓是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软件的演示也引起了众学者极大的兴趣。岛添贵美子的《奄美岛歌的传统回归》论述了现代化进程中,尽管岛内的传统环境不断解体,但岛歌作为岛民的文化认同仍在继承着。
山本宏子《亚洲太鼓的“口唱歌”》则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对以状声字对打击乐记谱的口唱歌等进行了研究。
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995年第一届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以来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对其过去及其未来的发展举行了一次讨论会(17日下午),学者们回顾了中日音乐比较研讨会的十年发展历程,一致认为十年来参与者呈扩展趋势、论文质量走向深入、影响面亦越趋展开,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积极参与。
有学者提出,希望建立一个网站,以使学者平日进行更为便利、密切的交流。日文文献的翻译问题也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赵维平教授提出,将尽最大努力建立一个资料共享平台,使中外学者能够便利地使用上海音乐学院中日音乐文化交流中心所藏资料,此外,呼吁建立覆盖面更为广泛的交换留学生体制,来促成中日两国更为密切、深入的音乐文化交流。
这些提议都得到了中日学者的赞同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