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bdqnwqk11个月前问题8

我深信读经教育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13岁之前的孩子的重要性。

人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十八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对于这样的“人生秘密”,如果做家长的因为无知而使孩子平白地被错过了被正确教育的机会,这便是我们大人要负责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背诵,是他的核心能力!如果家长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孩子背,那么他就只好去背一些垃圾。当然所谓的“有价值”,各人有各人的评判标准,而类如“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便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书,这些书字字珠玑,有无穷的涵义,及早“灌注”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可让它在其人生成长历程中渐渐酝酿、发酵、成熟。

但凡认同读经教育的都看过王财贵的理念,但最终让自己坚持下去的并非理念本身,而是实践的过程和体会。在我所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朋友,只要是读经的,都是快乐的、平衡的、豁达的。人的生命何其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启迪自己的理性。我们培养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拥有很多知识,而是成为智慧的人,明白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道理。像我们现在这样,大好年华已去,多少可怜!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到七十岁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样的志向多么远大,又多么具体,我们能立吗?

过去,人们常说,“老师要教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指的是什么?面对已被割裂的传统,胸中自小无经的我们又如何去给孩子一碗水呢?王财贵说:“办法很简单,虽然我们自己只有一桶水(缺少读经教育),但要指给孩子一条河(引领到经典领域)。”秘诀就在六个字里:“小朋友跟我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乐之者,那样自己有多轻松啊。但是,阅读这些经典无疑是相对枯燥的,这并不能代表走不下去了。玉不琢,不成器,那块石头被雕琢的时候,大概也是痛苦的吧。其实读经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培养定力的过程,就是理解“勤有功戏无益”的过程,游戏和玩,自然是轻松的,但是无论是谁,总要面对自己不愿意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用王财贵的话说,孩子不愿意的时候,你只需说“孩子,唯有读经不可商量。”再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天天与贤人为伍,总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