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按哪些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规定如下:
1、结构加固设计单位应按审查批准的施工图,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据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经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2、加固材料、产品应进行进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材料和产品应按本规范规定的抽样数量进行见证抽样复验;其送样应经监理工程师签封;复验不合格的材料和产品不得使用;施工单位或生产厂家自行抽样、送检的委托检验报告无效;
3、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前,应对原结构、构件进行清理、修整和支护;
4、结构加固工程的每道工序均应按本规范及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必要时尚应按隐蔽工程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相关各专业工种交接时,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结构补强专业可以补桩吗
可以,但施工难度大,造价高.
----------------------------------
缺陷桩常用7种处理方法有哪些?
缺陷桩处理常用方法有扩大承台、原位复桩、接桩、桩芯凿井法、补桩、补强,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1)扩大承台(梁)法
a.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梁)断面宽度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梁)来处理。
b.考虑桩基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梁)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梁)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梁)的配筋。
2)原位复桩
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彻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较为彻底处理。此种方法效果好、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
3)接桩
确定接桩方案,首先对桩进行声测,确定好混凝土的部位。其次,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确定井点,降水一开挖一20#素混凝土进行护壁,护壁内用钢筋箍圈进行加固。第三,挖至合格数处利用人工凿毛,按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4)桩芯凿井法
这种方法做起来比较困难,即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井,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然后封闭清洗泥沙,放置钢筋笼,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膨胀混凝土。
5)接桩法
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时,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a.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b.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6)补桩法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7)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桩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
a.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b.桩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8)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a.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
b.改变成桩方法。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9)修改设计
a.改变桩型。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b.改变桩位。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
c.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