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曲的小知识

bdqnwqk10个月前百科6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越剧: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

3、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4、评剧: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5、豫剧: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新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在传承创新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认识和创作上的某些误区,最为突出的仍然是自我迷失和脱离观众。

以为戏曲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西方话剧、音乐剧,不尊重戏曲,用话剧等简单甚至是粗暴地改造戏曲,盲目“创新”,去程式化和行当化,丢失了戏曲的本体;

盲目追求“精品”,从编导、音舞甚至表演,请来各路“神仙”,因不熟悉剧种,消解了戏曲及其剧种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如此“创新”的结果,注定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严重背离了戏曲的草根性和民间性,观众并不买账。显然,无论是“西化”的改造、消解个性的趋同,还是远离观众的审美,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都是不利的。

参考资料:戏曲年度话题:别犯常识错误-人民网

  1、生、旦、净、丑四大类行当;  2、唱、念、做、打、舞;  3、手、眼、身、法、步;  4、这一题有点纠结,见仁见智。我认为可以归结为四个字:“真戏假做”。就是用虚拟表演和程式化表演来表现生活。不知道你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其实,在“真戏假做”前面还有四个字:“假戏真做”。那是所有表演艺术都有的规则,即剧种的情节虽然都是虚拟的,但演员演来就像真有那么一回事。剧中人物的关系,如夫妻、父母、兄弟、上下级等等,作为演对手戏的演员来说,那都是假的,但要演得跟真的一样。这就叫“假戏真做”,或者叫“入戏”。而“真戏假做”这就是戏曲的特点了。戏曲中的很多场景和动作,如开门、上楼、下水、上山等等等等,如果是电影或电视,就一定是实景表演,如果是话剧、歌剧等,也一定会出现真实的门、楼等布景,山、水也会出现在天幕上加以说明。但是戏曲就可以完全借助于舞蹈和身段来表演这些真实的场景,舞台上甚至可以不要任何布景,但台下的观众仍可以真实的感受到这些场景。这就是戏曲用虚拟表演和程式化表演达到的“真戏假做”的效果,这在其他的戏剧表演形式中是做不到的。  5、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6、昆剧;  7、京剧;  8、《名家名段》、《过把瘾》、《九州大戏台》、《快乐戏园》、《青春戏苑》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