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关于戏曲的知识 400字左右

bdqnwqk10个月前百科11

给你摘录一篇《中国戏曲简史纲要》中的内容吧,原文近万字,经过仔细分析,摘录了最简要的内容,但阅读者读了此文,应该也能大致了解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过目前还有七八百字(包括标点符号),比你说的要求多了近一倍,但是我觉得已经不能再删节了,你如果认为还能删,那就你自己搞定吧,希望能够帮到你。

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以及成熟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
前期以各种上古舞蹈的形式出现,大致有这么几种:
(1)原始部落的歌舞:古人在狩猎或部落间战争结束时为表达喜悦、满足、愉快的活动。
(2)上古时代的傩舞:原始人驱鬼逐疫的一种舞蹈。
(3)巫觋的宗教祭祀舞蹈。
(4)到西周末年出现“优”,是专司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倡优指女性演员,徘优指男性员。
后期出现了先秦的宫廷歌舞、汉代百戏。所谓百戏,是泛指各种表演形式,例如扛鼎、寻幢(爬竿)、冲狭(类似钻刀圈)、燕跃(跳高)、跳丸(抛小球)、走索、吞刀、吐火、振童(小孩翻斤斗)、幻术等。
2、形成阶段
主要表现为唐代歌舞与参军戏。
(1)唐代歌舞。
唐代音乐歌曲的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如“大曲”,已经有散板、慢板、中板而转为快板。有了大曲,就可以配上故事,于是戏曲的雏形便形成了。
(2)参军戏。“参军”原为一种官职的名称,始自汉末。舞台上两位打扮成参军的演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表演,称为参军戏,盛行于唐代,是以滑稽问答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3、成熟阶段
经历了宋杂剧、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漫长岁月。
(1)宋杂剧。宋杂剧继承唐代参军戏,并吸收表演、歌唱的技艺,进一步综合而成的戏曲。
宋杂剧分为两大类:滑稽戏和歌舞戏杂剧。
(2)南戏的形成。南戏是以浙、闽里巷歌谣歌唱民间小戏为基础,吸收北来的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和民间的说唱伎艺,以表演故事情节为主,亦称“戏文”。期间出现了四大南戏《荆钗记》、《拜月亭记》、《白兔记》、《杀狗记》。其中《拜月亭记》被称为南戏的最高成果。
(3)元杂剧。蒙古族建立元朝后,南北戏大规模交流,形成元杂剧。
元杂剧的代表剧目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玉镜台》;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石君宝的《秋胡戏妻));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至此,中国戏曲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