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一些古代思想家的有关论述,体会民本思想的精髓

bdqnwqk8个月前学者1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对中国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发端于夏商时代,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历史证明:中国古代的每个历史时期,只要统治者重视民本,施政体现民本
历代开明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能从不同侧面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从而对民众问题加以重视。《尚书·五子之歌》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重民思想,而且一语中的,非常精辟。但却是孟子把重民思想推到了高峰。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视民为贵,那么人民在地方诸侯那里应该占有怎样的分量呢?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得此三宝者安,失此三宝者危。诸侯之所以成为诸侯,是因有此三宝,如果丢失土地,背离人民,荒废政事,那么诸侯也就要失其位了。孟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西汉著名思想家贾谊,进一步阐述了重民思想。他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命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力……”他从上述四个方面论证了为什么“民为国本”的道理,认为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功业,都取决于人民。他还反复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必须重视历史的教训,重视民心向背和人民的力量:“自古至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民为政本,轻本不祥,实为身殃”。历史上一些统治者之所以有所作为,是和他们有不同程度的重民思想分不开的。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对他身边的大臣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故不敢多言。”他还说到:“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能够想到老百姓,说话办事考虑到对老百姓是否有利,注意处理好与老百姓的关系,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在君民关系问题上也有自己的见地。据《明实某》记载,朱元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善治者视民犹己,爱而勿伤;不善者徵敛铢求惟曰不足。殊不知君民一体,民既不能安其生,君亦岂能独安其位乎?”要想君主安其位,就得让民安其生。那种不停地勒紧马缰绳,又狠狠地抽打让马跑得快的驭者,没有不被颠覆的。清初思想家唐甄也十分强调“重民”的思想。他认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衣食住行的来源,是国家安全的保卫者,是上自皇帝、下至一般官吏的养育者,因此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衣食无忧,做君主的才能安享尊位。